《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分别描写谁?
1、十二本纪,记载从黄帝以至武帝各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大事。“本纪”,就是将事体的始末,用年月加以贯穿和记载的意思。这种体例并不是司马迁首创的,因为《大宛列传》的论赞曾经指出,先秦已有《禹本纪》一书,这表明“本纪”一体,远在古代就有了。
2、十表,分为“世表”、“年表”、“月表”三种,按世代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表”的用意,就是按年月,提纲挈领地列举历史大事,使人一目了然。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说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意思是古代一些典籍,由于年月不明,给历史带来许多不确切的记录,司马迁感到非常惋惜而作此十表。司马迁在自己的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教训里,对年月在记事上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有很深刻的认识。
“表”这种体例,导源于春秋时的谱牒旧闻。司马迁在《三代世表》序里指明,先秦已有《五帝系谍》和《尚书》,另外在《十二诸侯年表》序里提到,先秦还有《春秋历谱谍》等书。可见在古代,“表”也是记事常用的一种体例。
司马迁在《史记》里,继承了这种体例,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分别用“世表”、“年表”、“月表”三种形式,把历史大事分门别类地胪列出来。
3、八书是《史记》的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里,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概况、文物制度、风俗习尚以及山川水利等等,都作了专门的载。“书”在古代,是“五经六籍”的总名,它反映了整个古代社会的文化面貌。
实际上,“八书”确也是由司马迁对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专门论述和记载所组成的。总之,若单就各“书”而言,它们和今天的专门科学史有些类似;若从“八书”整体来看,它又初步具有文化史那样的规模和性质。
4、世家”。这一部分主要是记载诸侯王的大事,间而述及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因取“开国承家,世代相续”之意,所以称为“世家。这种体例,比之于“本纪”,除了记载的人物,其名分和地位有所不同之外,编次和用意大致相同。
在《史记》的“五体”里,惟有“世家”一体,对后世史学关系较少。自班固以下,侯者和“世世有禄秩之家”,不是被史家列入“本纪”,就是被划归到“列传”里去记载,可以说是没有人再沿用此体了。
5、“列传”是《史记》的最后一部分,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所包含的内容极广,记载的对象,有形形色色的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它和以人为镜,以事为纬,组成一个整体,即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大事,并表示作者自己的观点“列传”。且这种体例,是司马迁创立的。
扩展资料: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各是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