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甲秀楼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人文景观?
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展开全部
甲 秀 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决”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碑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低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寒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山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荡荡,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副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
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小西湖”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触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宝,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名,洋洋洒洒174个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聚焦点。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决”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碑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低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寒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山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荡荡,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副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
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小西湖”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触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宝,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名,洋洋洒洒174个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聚焦点。
2013-09-11
展开全部
贵阳甲秀楼
南明河入贵阳城至大南门外,出霁虹桥下曲折而西,并积流成潭,名涵碧潭。潭中有巨石如鳌,平坦广阔,是为鳌头矶,或称鳌矶石。甲秀楼就建在鳌矶石上。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8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鳌头矶上建阁,名曰“甲秀”。后人续修九孔白石桥于楼下,贯通南北两岸,称“浮玉桥”。桥上又建一方亭叫做“涵碧亭”。甲秀楼屡遭焚毁,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茸,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于鳌矶石上,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楼高约20米,绿瓦红楹,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亭的石柱上刻有清代贵阳汪知府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
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甲秀楼长联:(因电脑文字库的关系,有些替代字,请现场观看为宜)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自明清以来,甲秀楼就是贵阳人游宴之所。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蔚;远者为黔灵山,青山一发。栖霞、扶风、相宝、南岳诸峰,罗列左右,大好风光尽览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下视城郊,早午炊烟袅袅,数十万人家饭熟时。四时朝暮,风景无限,山城气象,历历可观。
南明河入贵阳城至大南门外,出霁虹桥下曲折而西,并积流成潭,名涵碧潭。潭中有巨石如鳌,平坦广阔,是为鳌头矶,或称鳌矶石。甲秀楼就建在鳌矶石上。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8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鳌头矶上建阁,名曰“甲秀”。后人续修九孔白石桥于楼下,贯通南北两岸,称“浮玉桥”。桥上又建一方亭叫做“涵碧亭”。甲秀楼屡遭焚毁,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茸,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于鳌矶石上,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楼高约20米,绿瓦红楹,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亭的石柱上刻有清代贵阳汪知府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
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甲秀楼长联:(因电脑文字库的关系,有些替代字,请现场观看为宜)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自明清以来,甲秀楼就是贵阳人游宴之所。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蔚;远者为黔灵山,青山一发。栖霞、扶风、相宝、南岳诸峰,罗列左右,大好风光尽览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下视城郊,早午炊烟袅袅,数十万人家饭熟时。四时朝暮,风景无限,山城气象,历历可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1
展开全部
甲秀楼位于贵阳城南,南明河中的一块鳌头矶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甲秀楼是一座木结构的阁楼,楼高约20余米,为三层三檐攒尖顶,红棂雕窗,下有白石柱托檐,四周雕花石栏相护,华丽宏伟,独具特色,可以说是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
楼下浮玉桥飞架南北两岸,清流回环,形成涵碧潭。入夜,华灯齐明,楼桥亭台映现其中,恍若仙境。甲秀楼内,古代真迹石刻、古代木器、名家书画作品收藏甚多,可供游人观赏。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在这一特色上大做文章,来提高此楼的知名度和可鉴赏性,以吸引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和建筑专家来观光、考察。楼高约20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享受。
甲秀楼长联: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楼下浮玉桥飞架南北两岸,清流回环,形成涵碧潭。入夜,华灯齐明,楼桥亭台映现其中,恍若仙境。甲秀楼内,古代真迹石刻、古代木器、名家书画作品收藏甚多,可供游人观赏。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在这一特色上大做文章,来提高此楼的知名度和可鉴赏性,以吸引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和建筑专家来观光、考察。楼高约20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享受。
甲秀楼长联: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