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

两方的优缺点,有利与不利... 两方的优缺点,有利与不利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9-11
展开全部
其实一样重要,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对于不同的对象都会有所不同。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互结合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既有社会主义理想又有事业心,既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全方位综合素质,既能发明创造又富有协作和奉献精神,既能促进科技经济进步又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一、 高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文”一词,古已有之。在古汉语里,最早的“人文”是与“天文”和“地理”含义平行的词汇,泛指除天文和地理之外的人类的一切文化现象。现代则专指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包括民族习惯和地方风俗,而“人文科学”正是对上述内容进行研究的科学。本文所指的人文素质培养,是相对于科学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而言的一种人文科学教育活动,并不包含对人文的研究。也就是通过知识传授、引导教育、亲身感受、环境熏陶等多种途径,使人类优秀的人文知识成果及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审美情感和思维方式等,内化为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格、气质修养,从而对受教育者的一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自己的社会功能的过程中,同样体现了这样的教育哲学理念。反思一下人类历史行程特别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展望新世纪的社会生活图景,我们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目前我校学生在人文素质与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学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这一目标重在强调“应用”,即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科学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知识的增加和操作技能的提高。课程的设置也都与本专业或本岗位相关。除了德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几乎等于零,而仅有的德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也主要是以传授基本知识为目的,往往都是以基础课的面目出现,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高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即缺乏”三心二意”即: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没有自信心,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高雅的意境。在情感层面,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同学确实比较冷漠。不管是同学之间还是师生之间,表面上好像很客气、相敬如宾,实际上往往是动口不动心的比较多一些。有那么一部分同学,很难像以前的学生那样,看到一本好书,或者一篇好的文章,很容易激动,甚至奔走相告,就是买蜡烛也要这个晚上把它看完,要不就睡不了觉。从责任层面讲,现在有些同学非常有个性,都没想过自己和集体有什么关系,反正我是交了钱来读书的,我应该这么样。他们就没想到,我来到这个学校,它为我提供什么,我应该为它承担什么,走向街头,走向社会,能不能有一种意识:我是中国物理研究院工学院的代表,我的一举一动都应该为我的母校负责。这样的毕业生已经不多了。 从行为举止层面讲,问题就更多了。很多同学,讲话都不太注重礼貌,既不像外国人,也不像有文化的中国人。很多人有文凭却没文化,文化文化,要被文所化才叫文化!一些大专毕业生连最基本的请假条都写不好,基本的格式都不清楚.  我们经常说要弘扬中国文化,但很多同学还没有资格来说这个问题,连什么是中国文化都不知道,怎么去弘扬?那不是皇帝的新衣吗?有些学生,电话都不会打,信不会写。没有礼貌。我经常跟一些朋友讨论,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而且还是人文学科的学生。不懂礼貌,让人难受。“如果说高职学生的专业不合格是‘残次品’,那么,人文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很多高职校长表示,进行人文教育首先是学生的需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岗位对人的要求变化很快,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容易过时,因此,高职学生也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次,人文教育也是企业界的需求。企业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从传统的“会干”变为“能用”,既要求人才在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三、高等职业学校加强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养途径 (一)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高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科学教育活动,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活动。它既不是对前段教育过程中素质培养不足的补充,也不是突击性文化教育主题活动,而应是高等职业学校核心的基础的教育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通过对教育对象的培训来达到培训社会的目的,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职业培训达到整合社会的效用。所以,职业教育从点上来看,是对个体的培训和教育,从面上来看,其实质是对社会的培训与教育。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被喻为“使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质的培养应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既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专业技能的最终目的,也是对其日后专业技能发展的最好辅助。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韧不拔、知难勇进的精神,将会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更易超越常人,从而在将来的职业中作出出色的业绩和贡献。 (二)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专业技能培训之中 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二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相互促进、融合贯通,不可偏废。以敬业精神为例,如果我们仅仅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培训,而忽视敬业教育,那么一个敬业精神缺失的人,即使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操作技能,也未必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应该通过专业课程、讲座、实习、培训等,强化热爱职业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更为重要。爱岗才能敬业,敬业才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学习,尽力去做。如果一个人对职业没有感情,在岗位上心不在焉,做好了没有成就感,做错了不感到愧疚,即使受过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枉然。 首先、课程质的结构要清晰 这里的质即素质。通常把素质分为一般素质、专业素质和岗位素质。一般素质是指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获得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具有非功利性,对具体职业活动的针对性不强,有广泛的迁移性。专业素质是为适应某一较广范围的职业领域里的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一般以职业类型或行业来划分,这类素质为学生将来选择具体岗位、未来的转岗等提供一个宽阔的专业基础。岗位素质是针对某一职业领域里某一岗位的具体应用能力,学生明白和具备这些能力就可直接上岗工作。某一职业类型或行业一般可分为若干个岗位,每一岗位都有其特殊的专门能力要求。这3种素质只有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发挥出有效作用。其次、构建新的课程模式 1).课程理念:技术+人文 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除了要具备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更需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健全的人格、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因而,按照传统的“分工理论”,依据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内容的能力本位模式,既不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力流动加剧的变化,也不能培养健全人格的人。 21世纪需要的是更具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的“技术人文主义者”。因此,课程理念从“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2.课程目标:专科+技师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首先应当具有当代专科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在感情态度方面,高技能人才除了应该具有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合作精神和心理素质等一般素质之外,还应该具有一个技能型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从事“创造性技能”劳动所必需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以及健全的尤其是自律性和有恒性的人格特征等。在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形成技师素质。在“应知”方面,要达到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同类专业的专业知识要求。在“应会”方面,要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对物业经理能力的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问题;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当以素质本位为基础,处理好人文与科技、通识课程与专识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职业定向性与职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的人才发展观和素质本位的教育理念,达到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的相统一。
匿名用户
2013-09-11
展开全部
把握好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