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空间站,是怎么做到持续供给氧气的呢?
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究完全超过在科学技术领域,毕竟,宇宙问题似乎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在这几百年间,有众多的宇航员登上外太空,探索人类未知的事情,这也开启载人航天的先河。俄罗斯的“东方一号”是载人航天鼻祖,曾获得至高的荣誉。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对宇宙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在星球上转一圈”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为了可以让人类更好了解其它星球,于是,人类就突发奇想建起了空间站。空间站就相当于宇航员的“家”,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国际空间站,毕竟很多研究都有它的一臂之力。
众所周知,空间站的作用就是为宇航员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与方便对资料的收集。不出意外,宇航员们进空间站一呆就会将近一个月以上。那么,问题来了:他们需要的氧气是怎么可以做到这么长时间供应?因为氧气是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而宇宙中是没有氧气的,仅靠地面供应是远远不够的,并且运输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对此,科学家表示,事实上并没有我们想的这么复杂。他们会运用到物理学中水的电解质,即氢气与氧气。简而言之,宇航员会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进行水的电解,其中氧气会用来呼吸,而氢气会被当作废弃直接排到宇宙中去。
有的人也许会问,哪里有这么多的水给你电解?其实实验表明一升水可以电解出620升的氧气,而人类从地球上带到空间站的水包一般是21升,所以说一包水就足够宇航员呼吸上22天。这样看来,还是很节省的,而且用到的水量也很少。但是带过来的水不能完全利用来电解氧气,还有其它很多用途,比如人类水的补给是每天必要的。
如果让地面人员持续往空间站输送水包,那是很不现实的事,成本就是一个绊脚石。因此,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只能对这些水进行循环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它的价值。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一,收集废水(洗漱水,冲洗厕所的水),还有机器蒸发的气体冷凝后变水滴等。之后,再进行各种过滤、蒸馏多道工序,让废水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93。我们不得不佩服,因为地球上都未必有这种技术,所以说空间站的宇航员们个个身怀绝技一点都不夸张。
空间站会不断更新站内的气体,保障优质的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许以后水包就不再珍贵,可以通过其它手段获得氧气。这对人类来说是值得欢呼的事,可以让人类探索宇宙的障碍越来越少。在未来,人类就可以真正走进那些不为人知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