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天地之始说的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 我来答 举报
天天有人提议3
2020-11-04 · 天天有人提议3 就不能好好的答题吗
天天有人提议3
采纳数:133 获赞数:241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道德经》第一章并没有专门解释“天地之始”是怎么回事,到是第四章和第二十五章在谈“道”的源头属性时涉及到了几句。

《道德经》第一章在阐释“道”可以取道遵循,但没有可以一成不变取道遵循的道之后说:“无,名天地之始。”意思是说“用没有来为天地的开始命名”。

《道德经》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意思是:“道空荡荡地,所以把握它可能不圆满。它真深邃啊,像万物的主宰;它真精妙啊,好像存在着可能本来就存在着。我不知晓它是谁的儿子,好像是天帝的先祖。”

谈到了道的三个特点:一是“冲”,二是“渊”,三是“湛”。“冲”正是道之象:空虚而无从把握,视之无所见,听之无所闻,嗅之品之无味觉,搏之无所感,若隐若现,虚无缥缈,所以不容易圆满把握,所以“或不盈”。渊,深也。道是应该取法并遵循的事物运行的轨迹,是不可违背和对抗的动态的行事原则,它博大、深远,无所不包,它似乎主宰着万物的命运,天下万物都涉及道,依存道,所以其深邃难测,像万物的本源,所以“似万物之宗”。湛,精也。道似有若无,虽然看不到、听不见、品无味、摸不着,其又似乎空明澄澈,清晰可见,像真切的存在。这个比喻强调了道的客观存在,越是这样就越显现出它的精妙。

“象帝之先”,老子也不能肯定“道”与“帝”谁先有谁后有,是“道”决定“帝”,还是“帝”操纵“道”,“道”是不是“帝”,“道”的地位究竟高到什么程度,这是个搞不清的问题。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在介绍“道”时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意思是:“有个事物混然而成,出现在天地产生之前;默默地好像没有,独自存在着不改变,循环运动着不歇息,可以做天地万物的母亲。”

“混成”即混然而成。混然,即混沌状,交融在一起;即惚兮恍兮、窈兮冥兮之状。二十五章介绍了道的出身、特点,揭示它的本质属性。

“先天地生”,即“先于天地而生”,在天地出现之前就产生了,正如第四章说的“象帝之先”。这个认识相当深刻,符合辩证法。

“寂兮寥兮”,寂,言其无声;寥,言其无形。道默默地存在,不轰轰烈烈,是说“道”不事张扬。“独立不改”,独自存在,不为外物所动,表明“道”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周行而不殆”是说“道”循环往复运行而不止息,强调它的普遍性和动态化。

现在回来再说“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混沌状态没产生时,对于后来出现的人来说什么都没有,所以用“无”为天地之好命名;当人类出现,认识了自然,认识了出现在人的视野中的事物,便用“有”一一地为万物命名。

桥大致
2020-12-17 · 喜欢文化类问答,希望能够遇到朋友
桥大致
采纳数:0 获赞数:2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道里面还是有道,万物都是有它的道理,也就是说有道而无道,无道又有道。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古贺峰瑟
2020-12-17 · TA获得超过1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能用言语说出的“道”,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能形容出的“名”,都不是永恒、终极的“名”,无影无形的混沌状态,乃天地万物之开始。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王志刚刚刚
2020-12-17 · TA获得超过23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87
展开全部
天地之始说的是,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我们要从无和有之间寻找事物存在发展的平衡。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