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孟子的人性论是什么

 我来答
EHCOYE
高能答主

2020-11-27 · 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3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1.5亿
展开全部
孟子人性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道德属性。 
  李存山曾指“孟子所讲的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区别其他物类的特性”,张岱年认为,“孟子讲性最注重对物类之不同。”在反驳告子提出的“生之谓性”时,孟子提到“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即人性和兽性是有区别的。那么这种区别源自哪里?孟子进一步指出“人之所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意思是,禽兽和人都有吃、感官等生理需求,而人区别于动物还有精神的需求,坚持这种精神需求(人性)就会成为君子,抛弃这种精神需求(人性)就会成为庶民甚至是禽兽。对于人性的定义,孟子进一步指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强调了仁义礼智是人类固有的本性,是君子与禽兽之间的差别。换言之,人有“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vii 
  第二,人性的共同规律是善的。 
  徐复观说“因心善是‘天之所与我者’,所以心善即是性善,而孟子便专从心的作用来指证性善”。首先,人性是有规律的,孟子认为,凡是同类者都有相似之处,人也不例外。其次,面对告子“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的追问,孟子回答“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意思是,人性的善就像水向下流一样,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同样,人没有不善的。即使有所改变也是外力造成,并非本性。此外,孟子强调,“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认为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些都是善的表现,因此人性本善。 
  第三,人性善是一种倾向,转化为现实需要后天努力。 
  孟子所讲的善只是一种存在于先天的良知良能,只是一种倾向和可能性,要实现还需要在后天加强道德修养。首先,从“心”开始,“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即,如果能够扩充“四心”就能够保天下,如果不能连赡养父母都会成问题。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思考,“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强调了用心思考就能得到善性;二是要加强学习,“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强调了仁是善心,义是正路,可以通过求学请教召回丢失的善心;三是要加强保养,“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强调注重心的保养。其次,从“性”开始,一是要知本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viii强调尽善心,悟本性,懂天命,指出以善心和本性对待天命是正常方法;二是学养性,“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ix强调要通过减少欲望修养内心。 
佳sj
2020-11-27 · TA获得超过3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10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50万
展开全部
在对人性的讨论中,孟子的人性论强调人的天性或本性都是善的,基于后天的道德修养不同,人产生了善恶之分。也叫“性善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936500shijian
2020-11-27 · TA获得超过68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80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3万
展开全部
孟子是性本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