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 我来答
情感语录小灵通

2020-11-18 · TA获得超过28.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90%
帮助的人:294万
展开全部
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如试编应用题等。

二、不同学习场合的特点
   从学习场合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课堂——课外、校外——家庭自然延伸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小学生学法的特点分别是:
   课堂学习中学法的特点。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是由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决定的。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大、中学校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在课堂学习的场合中,教师教的方法决定了学生学的方法。因此,学法的多样性是小学生课堂学习方法的特点之一。尽管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同一堂课或同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全班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相同的。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法具有集体性和规范性。什么时候采用何种学习方法,什么时候变换学习方法,某种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要求,都有统一的规范。此外,全班学生在学习方法的使用上具有互补性。小学生在课堂集体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学习方法方式的运用达到完善的程度。
   课外、校外学习中学法的特点。由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有着一定的联系,且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方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然而,课外、校外学习的时间、地点、人数和内容不象课堂学习那样集中和统一,这就使得课外、校外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情境性
李树的恋爱
高能答主

2020-11-18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万
采纳率:82%
帮助的人:2307万
展开全部
(1)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有的研究材料表明,约从三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比较新颖的、困难的、需要动脑筋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例如:宁愿演算应用题,也不愿演算试题;宁愿默写也不愿习字或抄写;宁愿讲解也不愿读书。
(2)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对读、写、算都同样感兴趣。从中年级起,随着他们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才表现出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仍然不稳定,容易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
(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低中年级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活动和事例。例如:阅读故事、小学,从事技术活动、体育活动等。四年级后,开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初步计算规律的应用、语法结构的变化等感兴趣。
(4)游戏因素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一定的作用,从中年级起,这种作用逐渐消失。
低年级学生对玩中学的方法更感兴趣,如通过摆弄学具的直观动手活动来学习数学。从中年级起,这些因素下降,而对日渐新颖的教材本身更感兴趣,喜欢动脑筋,独立思考。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
在读物内容上,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约从中年级起,学生对描写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科普读物更感兴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冬夏328
2020-11-18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19万
展开全部
何谓“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或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固定化的应对与反应模式,是一些具体的学习行为,或偶然表现经重复和强化而形成的概括化、定势化的行为倾向,这些习惯使我们在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以某种大致固定的方法、手段、态度、程序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尚未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也体会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所以平时在学习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改进。具体而言,小学生学习习惯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稳定性、系统性、自觉性。2、学习计划缺乏持久性、自觉性和目的性。3、学习态度的差异化,致使学习习惯呈现多样化;学习兴趣的浓淡,导致学习习惯呈两极化倾向。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及学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将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如果以后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及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 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但教师不能只讲要求,应结合教学实践,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也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这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家长和教师可以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长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样的,既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又有实际行动方面的;既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又有智力因素方面的;既有针对整个活动的,也有针对活动的某一方面的;等等。不同的习惯具有不同的操作结构、功能价值和适用范围,了解这些,努力地把它们塑造好、培养好、发展好,将这些习惯泛化到相似的情境中去,小学生将终生受益。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小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