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什么没有称帝?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9-11
展开全部
 帝位易取,江山难求,二者必择其一,他选择了后者。他的生命里有太多的抉择,小则关系到他和兄弟们的荣辱与身家性命,大则关系到整个满洲族的兴衰成败。面对帝位,他仰天大笑:尔可惑我志哉?   皇太极走了,大志未竞,那时多尔衮可以称帝,但他退求其次拥立了年幼的福临,自己为辅政王。他的箭只有射向敌人,不会为了帝位射向自己的亲族,无他,他爱江山,不能使父兄的基业毁于一旦。于是降三桂、破山海、克北京,最后力排众议,迁都北京,以图进取,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的第一步。入主北京后他大刀阔斧地推行仁政:礼葬崇祯、招扶明臣、解放军卒、废除弊政、整顿吏治、祭拜孔子、开科取士……他小心翼翼地试图驾驭汉族,像驯服他的烈马一样,他恩威并施地驯服了汉族。千秋功业比帝位来得更痛快、更实在,更能满足他的抱负。   有人说皇太极死时他不称帝是因为他的两白旗不足与豪格抗衡,那么入关后,八旗精锐尽在掌中,又以自己的同母兄阿济格、弟多铎为大将军东征西战,平定中原,此时称帝对他来说易如反掌,借用乾隆的话,那时他是“因利乘便”、“何事不可为”?九五之尊唾手可得,谁不动心?!!他没有理由不称帝,俗人不理解,野史为了给多尔衮不称帝找原因,胡扯出了孝庄下嫁,说他爱江山更爱美人。先别说孝庄根本不美,就算她有闭月羞花之容,又怎能令多尔衮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帝位?!他没有称帝,是因为他心怀天下,满洲整体的利益和清朝的统治与帝王这个虚名孰轻孰重,他能分清。作为统治者,这种胸襟实为罕见。他知道大清还没有坐稳江山,如果急于名位造成族内分裂、内耗,从而给李自成等人可乘之机,必然引起社会动荡、人心不定、江山不稳,那么他得了帝位又有何价值?他要“示人民有更始之庆,无亡国之惨耳”。当时清朝虽然占据北京,但南有朱由崧,西有李自成,川有张献忠,不算各地不断出现的小范围兵变,累加起来的兵力也有二,三百万,而清军倾全国之力也不超过二十万,满族总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这时的清朝统治极不稳定,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江山重于帝位,唯有齐心协力方能成就千古大业。反观南明各个朱姓朝廷还在争夺正统,为了残破的政权打内战,李自成、张献忠之辈更不会想到联合起来抗击外族,他们的鄙俗在多尔衮浩瀚的胸怀面前无地自容,以致被清军以风卷残云之势逐个击破最终统一了天下。多尔衮没有称帝,但他是爱新觉罗家族真正君临天下的第一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历史的冷知识
2019-03-02 · 优质视频达人
个人认证用户
历史的冷知识
采纳数:1 获赞数:2812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多尔衮为什么不直接称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11
展开全部
因为在他的立场上认为做一个权臣好过一个皇帝,详细地见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11
展开全部
因为第一次乃皇太极先发制人,使大福晋殉葬,皇太极大权在握;第二次有肃亲王豪格与他争,实力势均力敌,只好把八岁的福临扶上帝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