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与明朝双方的大决战,30万蒙古军队为何会全军覆没呢?
题主问的应该是“定西大决战”,这一战明朝大将徐达歼灭了王保保率领的大军10万人,并成功俘虏8万人,这一战将元朝反扑势力消灭的所剩无几,在之后的元朝更加无力发动反扑,企图消灭明军。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这个时候的大将徐达并不在身边,而是在北伐,当时攻下元大都,元朝军队败逃,退回蒙古草原,但是心有不甘,一心想要反扑,两年后,30万蒙古军队与明朝徐达等人率领的25万军队展开了大决战,这次决战以蒙元的失败而告终。
蒙元在退回草原之后,其政权被称为北元,北元皇帝有些不甘心,他认为自己手握重兵,竟然没有抵抗就被赶出了元大都,况且手下大将王保保更是骁勇善战,最后决定分几路进行反扑,重新开始自己对北方地区的管辖,王保保认为进行一次大决战是非常不错的,自己对自己以及蒙古军队都有信心,而此时的明朝也有这个想法。
王保保最先想到的就是收回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明军主力早已撤退,所以王保保率领30万大军开始南下,先后击败了几路明军,然后开始包围兰州,朱元璋得知以后立刻派徐达前去迎战,徐达率领25万大军(有争议)前去,到达之后,徐达并没有急着决战,而是采取了保守的方法,徐达派一支小部队不断骚扰王保保的队伍,自己又躲在营寨不出来,王保保被往返骚扰好几次,每次想要决战时徐达又不出兵,想直接攻取徐达的营寨可能性又不大,所以蒙军大多心灰意冷,精疲力尽。
此时的徐达看准时机,认为蒙军现在已经人疲马乏,终于在定西的沈儿峪发动进攻,王保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差点全军覆没,据统计,这一次定西大决战,王保保北元的伤亡人数多达10万人,有8万人成了明军俘虏,其中有不少高官,此后,北元失去了与明朝争夺的实力。
为了彻底击溃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几十年间先后发动了八次征讨北元之战,朱元璋北伐7胜1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边疆的危机,并且加强了北方长城的管理,巩固了明朝的统治,最主要的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朱元璋对待蒙古族人的政策和元朝不一样,元朝将人分为四个等级,而朱元璋显得就非常高明,他要的是同化这些少数民族,蒙古族女子必须嫁给汉人,这让明朝更加稳定。
其实明朝和北元战争中并没有哪一次是超过30万人的,北元也没有30万的蒙古士兵,能有10万都已经很不错了。
1368年元顺帝黯然退出中原之后,朱元璋为了永绝蒙古这个心腹大患,先后对逃遁到漠北的元顺帝建立的北元发动了8次大规模的北伐,派遣徐达、常遇春、蓝玉、傅友德、汤和、沐英等名将出征,并数获大捷,消灭了大量北元有生力量。但不管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组织的八次北伐战争还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的五次御驾亲征北元,明朝与北元之间都从未发生过30万人以上的大决战,我们可以从洪武年间的八次北伐战争看出来,元朝在逃入漠北后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已经无法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攻,因此,30万蒙古大军对明朝的大决战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元顺帝自1368年北逃上都后始终没有放弃重回中原,恢复元朝河山的梦想,因此长期屯军边境窥视明朝内地,伺机南下。1369年六月,元顺帝迁都应昌府,和位于燕山的大都不过两三天的行军路程,对明朝北部形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朱元璋鉴于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前车之鉴,决定北征消灭北元。由此揭开了洪武年间多达八次的对北元残余势力的作战。
第一次北伐,时间: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11月,主将:征俘大将军、左丞相徐达 副将: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都督冯胜、御史大夫邓愈、中山侯汤和。
结果:此役最大的消息应该是元顺帝病死,其子爱犹识理达腊在和林继位为元昭宗。李文忠大败应昌府的北元守军,攻克这个一个月前还是首都的北元重镇。同时,在回师途中李文忠李文忠还攻克了兴州(今河北滦平),北元军民3.69万余人投降;在红罗山(今辽宁锦州境内),北元军民又有6000余人投降。十月初六日,北元已无成建制的抵抗,徐达、李文忠等奉命班师回朝,明军第一次北征大获全胜。
第二次北伐,时间: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主将:徐达、李文忠、冯胜
结果:明军三路进发,但缺乏协调作战,基本上都处于各自作战,无战略配合的状态。主力由徐达带领的中路军进至岭北时遭到北元的埋伏,战死万余人。东路军由李文忠带领,进至土剌河、阿鲁浑河(即今鄂尔浑河,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北)一带,也因为轻敌冒进,遭到元将蛮子哈刺章的顽抗,元军虽败退,但明军亦损失惨重。只有西路军的冯胜得胜而归,二次北伐以失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