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影响及意义?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9-12
展开全部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取缔所有异教,基督教成为了帝国的国教。基督教成为国教后,罗马教会就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部门或机构,受皇帝的管辖。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开始在在政治上脱离罗马帝国的控制,并逐渐走向他权利的顶峰。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依然和当时意大利的统治者日耳曼的东哥特人保持距离,仍臣服于远在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但是,由于罗马处于日尔曼蛮族的政治军事影响之下,加之距离遥远,使君士坦丁堡要实现对罗马教皇的有效控制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在日尔曼人入侵期间,或在罗马行政机构撤退或失控的地区,罗马教会作为意大利地区硕果仅存的罗马帝国的政治机构,当时它代表了罗马和基督教的古老传统,它屹立于日尔曼人入侵造成的废墟上,似乎是蛮族无法摧毁的永恒之城,因而在5-6世纪之交时,罗马教会将大批罗马遗民聚集在自己周围。这大大提高了教会的威信。罗马教会因而开始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势力。

536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攻灭东哥特王国,重新统治意大利,罗马教会重新回到了罗马皇帝的控制中,从此直到8世纪中叶,罗马教会一直在拜占庭皇帝的控制(或者说是名义上的控制之下),其间绝大多数教皇均系叙利亚人或希腊人,而当时的教皇也不得不屈从于拜占庭诸皇帝的武力统治,那时的教皇们若不顺从,即会被遭到皇帝的囚禁。但罗马教会最终还是彻底摆脱了拜占庭皇帝,并和君士坦丁堡教会正式分裂,这来自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至6世纪中叶起,日耳曼的伦巴第人开始持续进攻意大利,不断蚕食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地。拜占庭的势力在意大利日趋于衰颓,大约在公元751年,伦巴第人攻陷了拜占庭意大利的首府拉韦那。拜占庭势力被赶出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这事虽使罗马教皇遭到伦巴第人的极大威胁,但也使他们脱离了对拜占庭皇帝全面的隶属关系。

二是,717年,拜占庭帝国小亚细亚军区总督立奥击退了阿拉伯人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后,强迫狄奥多西三世皇帝退位,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称立奥三世(717—741年)。开创了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717—797年),立奥为了保障新兴军事贵族的利益,安定军士生活,需要大量土地和财产,分封给各级军事长官,但是当时拜占庭的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教会和修道院之手,它们还享有免税和免徭役特权,从而严重影响国家的税收和军队的巩固。为了打击教会,于是立奥从726年起宣布反对圣像崇拜,掀起一个全社会破坏圣像运动。这就是拜占庭历史上著名的“破坏圣像运动”。730年1月立奥召集御前会议,要求僧俗高级贵族在他制定的反对圣像崇拜的法令上签字,拒绝签字者立即免职。此时的罗马教会,坚决反对这项法令,和拜占庭帝国公开决裂。731年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三世宣布开除立奥三世和全体圣像破坏者的教籍。立奥则剥夺教皇在南意大利的征税权和对伊利里亚的管辖权作为回击,在拜占庭的“破坏圣像运动”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843年,当时的拜占庭皇帝狄奥多拉宣布重新恢复圣像崇拜才告终止,这117年的“破坏圣像运动”,使罗马教廷和拜占庭皇帝彻底决裂,也造成了东西方教会的完全分裂,从此,欧洲的两大阵营壁垒分明。

最后,对罗马教会的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法兰克人。公元739年伦巴第人在国王留特普兰领导下企图征服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三世依靠求助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宫相查理*马特,击退了伦巴第人对罗马的进攻。公元754年教皇斯蒂芬三世为了逃避伦巴第人,越过了阿尔卑斯山投靠查理*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双方缔结了一个双赢的协定:丕平为教皇提供军事保护;而教皇则正式承认丕平取代墨洛温王朝的傀儡君主,获得国王的合法称号。754,756年,丕平两次出兵翻越阿尔卑斯山,打败了伦巴第人,并从他们那里夺取了意大利中部以罗马和拉维纳为中心的大片土地,丕平为了答谢教皇对他王位的认可,把这片土地包括拜占庭总督在意大利的全部辖区赠给了教皇,这就是著名的“丕平献土”,教皇国的成立,意味着罗马教会同东罗马帝国在政治上的正式分离。

为了使教皇国的立国合法化,法兰克人(应该就是丕平及其部下)伪造了一些极其重要的文件,例如:“君士坦丁的赠予”,把它说成是罗马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的一项教令,大意说,当他创建新罗马(指君士坦丁堡)时,他曾将旧罗马以及其所有的西方领土赠给了教皇。作为教皇世俗权力基础的这项馈赠竟被以后中世纪的人们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文艺复兴,伟大的佛罗伦萨历史和语言学家洛伦佐*瓦拉(1406-1457年)才将这份文件辨伪,斥为赝品(见笔者的《漫谈欧洲文艺复兴》)。奇怪的是,洛伦佐*瓦拉竟被当时的教皇尼古拉五世任命为教廷秘书,原因是教皇太热爱拉丁文了,因而对当时文艺复兴的拉丁文大师洛伦佐*瓦拉爱不释手,这是题外话。
匿名用户
2013-09-12
展开全部
原因:由于匈奴和众多日尔曼部族的侵略,罗马帝国为便于统治,由公元395年分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单单继承了先祖的步兵作战方式,而东罗马帝国则开始了重骑兵参与的作战方式,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外族的入侵中灭亡了,而东罗马帝国在查士丁尼一世及后人的努力下又维持了数百年,其间有侵略也有自卫性质的战争。使东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那场战役,敌人竟是东罗马帝国引以为豪的东征工具-十字军,在十字军的叛乱下,拜战庭被攻破了。 启示:任何国家在何种情况下都应有危机感,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在维护自己的前提下,也要维护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要有防人之心,却不应有害人之意。历史已无数次证明了侵略战争是不会成功的。罗马帝国也好,日尔曼也好,包括日本,它们都没有好的下场。(一)影响;由于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政策与东罗马帝国完全不同,导致陆上丝绸之路的消亡。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二)意义:由于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使得欧洲国家迅速积累资本和扩大殖民地,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12
展开全部
楼上胡扯 十字军算什么叛乱?而且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的战役是1071年曼克西特会战。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攻破,那是拜占庭精神之死,拜占庭帝国正式沦为一个二流国家。顺便,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之后的战争。基本是自卫性的,扯神马侵略?无论是伊拉克略进攻萨珊波斯,还是利奥三世的君士坦丁堡大会战,或者是巴希尔二世的灭亡保加利亚的战争 基本都是自卫性的。(顺便纠正下一楼的错误,利奥是阿纳多利亚军区将军,不是小亚细亚军区。而且843年结束“破坏圣像”运动的狄奥多拉是太后,不是皇帝。皇帝是她的儿子米哈伊尔三世。而且教会是1054年分裂的,不是843年。谢谢) 拜占庭帝国,一直是欧洲之盾,抵抗这伊斯兰教向欧洲内陆扩张。拜占庭的灭亡,导致奥斯曼帝国可以通过马尔马拉海,向巴尔干和中欧发动攻击。增强了欧洲人的危机意识,也迫使欧洲人另寻新航路通向东方。也触发了新大陆的发现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大量拜占庭的学者逃亡意大利,带走了许多古罗马古希腊的典籍,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为了攻克君士坦丁堡,奥斯曼人学习了铸造巨炮的工艺,促进了火器的发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令东等见
2014-01-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万
展开全部
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的结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