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在什么地方?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荆州
历史沿革
荆州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辖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京山县、钟祥市划出。市政府驻沙市区。
2001年,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个区,公安、监利、江陵3个县和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全市辖103个乡镇、l2个街道,421个居委会、2927个村委会,24476个村民小组。全市国土面积14067平方千米,其中星�婊龈558平方千米,市区建成面积53平方千米。
2004年底,全市辖12个街道、88个镇、14个乡。
沙市市 本江陵县沙市镇,1949年设沙市市,由省直辖。 1958年沙市市交由荆州专署领导。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 荆州专区、荆州地区 1949年设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辖荆门、京山、钟祥、天门、潜江、公安、松滋(驻新江口镇)、江陵等8县。 1951年原沔阳专区所属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入荆州专区。辖11县。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荆州专区辖12县。 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陡湖堤。荆州专区辖13县。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荆州专区辖12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领导,洪湖县迁驻新堤镇。 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辖2市、12县。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荆州专区辖1市、12县。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荆州地区辖1市、12县。 沔阳专区 1949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镇。同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区人民政府驻荆州镇;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3)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辖。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号)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99号)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荆州市总人口6279990人。其中: 沙市区 591572 荆州区 585578 公安县 1009690 监利县 1363132 江陵县 389653 石首市 602649 洪湖市 877775 松滋市 859941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地区位置: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裹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全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 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下设119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398个村(居)委会,24835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荆州市是湖北省人口稠密的地市之一。
全市总人口642.1万人,人口密度456人/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7%。全市城镇人口超过200万人,占总人口33.0%。中心城区面积 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历史文化:
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越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楚先民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市内三国胜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 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壁”。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公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
交通状况:
荆州是鄂中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与二级轴线(京广、焦柳铁路)在此交汇,长江483公里黄金水道穿越境内,207国道纵贯南北,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横跨东西,沙市港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沙市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构成了荆州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方式相衔接的现代交通网络;已开工建设的襄(樊)--荆(州)、荆(州)--常(德)高速公路,特别是10月1日竣工通车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使荆州承东接西、连南纳北的地域和交通优势更为明显。荆州是湖北省第二大信息枢纽节点和信息传输中心,通信技术装备、通讯能力、用户规模、业务总量等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位。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信息高速公路”光缆干线有一纵一横两条骨干光缆从荆州通过,全市信息、通信业已具相当规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98抗洪胜利后,国家投入55亿多元巨资,实施荆江大堤和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现在,雄伟壮观的千里江堤已成为荆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长江三峡的截流,荆州防洪保安和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昔日受洪水威胁之地即将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
经济发展:
荆州是一座充满商机的城市。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早在汉代,荆州就是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近代,荆州又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内河港口城市。今天的荆州市,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满商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荆州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其中沙隆达集团在全国农药行业排名第一,凯乐科技是全国塑管排头兵,洪城公司是中国低压大口径智能阀门企业的龙头;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达3万余人,可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历史沿革
荆州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辖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京山县、钟祥市划出。市政府驻沙市区。
2001年,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个区,公安、监利、江陵3个县和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全市辖103个乡镇、l2个街道,421个居委会、2927个村委会,24476个村民小组。全市国土面积14067平方千米,其中星�婊龈558平方千米,市区建成面积53平方千米。
2004年底,全市辖12个街道、88个镇、14个乡。
沙市市 本江陵县沙市镇,1949年设沙市市,由省直辖。 1958年沙市市交由荆州专署领导。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 荆州专区、荆州地区 1949年设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辖荆门、京山、钟祥、天门、潜江、公安、松滋(驻新江口镇)、江陵等8县。 1951年原沔阳专区所属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入荆州专区。辖11县。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荆州专区辖12县。 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陡湖堤。荆州专区辖13县。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荆州专区辖12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领导,洪湖县迁驻新堤镇。 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辖2市、12县。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荆州专区辖1市、12县。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荆州地区辖1市、12县。 沔阳专区 1949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镇。同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区人民政府驻荆州镇;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3)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辖。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号)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99号)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荆州市总人口6279990人。其中: 沙市区 591572 荆州区 585578 公安县 1009690 监利县 1363132 江陵县 389653 石首市 602649 洪湖市 877775 松滋市 859941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地区位置: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裹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全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 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下设119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398个村(居)委会,24835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荆州市是湖北省人口稠密的地市之一。
全市总人口642.1万人,人口密度456人/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7%。全市城镇人口超过200万人,占总人口33.0%。中心城区面积 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历史文化:
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20代越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楚先民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市内三国胜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 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壁”。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公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
交通状况:
荆州是鄂中南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与二级轴线(京广、焦柳铁路)在此交汇,长江483公里黄金水道穿越境内,207国道纵贯南北,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横跨东西,沙市港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沙市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构成了荆州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方式相衔接的现代交通网络;已开工建设的襄(樊)--荆(州)、荆(州)--常(德)高速公路,特别是10月1日竣工通车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使荆州承东接西、连南纳北的地域和交通优势更为明显。荆州是湖北省第二大信息枢纽节点和信息传输中心,通信技术装备、通讯能力、用户规模、业务总量等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位。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信息高速公路”光缆干线有一纵一横两条骨干光缆从荆州通过,全市信息、通信业已具相当规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98抗洪胜利后,国家投入55亿多元巨资,实施荆江大堤和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现在,雄伟壮观的千里江堤已成为荆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长江三峡的截流,荆州防洪保安和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昔日受洪水威胁之地即将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
经济发展:
荆州是一座充满商机的城市。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早在汉代,荆州就是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近代,荆州又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内河港口城市。今天的荆州市,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满商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荆州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其中沙隆达集团在全国农药行业排名第一,凯乐科技是全国塑管排头兵,洪城公司是中国低压大口径智能阀门企业的龙头;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达3万余人,可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3-09-13
展开全部
摘自QQ52967663的QQ空间
(一)合并前的沙市
沙市是一座小城,当她作为一座独立的城市消失时(1994年原沙市市与原荆州地区合并时改称沙市区),她的人口也只有五十万人。但她也决不是一座忽略不记的城市,至少在湖北是这样。在唐宋时期沙市就以商业繁华著名,有多位诗人曾描述过,其中有一段描述把她与当时的扬州相提并论。在近代,沙市由于她在物流及商业上的地位在《马关条约》中与重庆、苏州、杭州一道被辟为通商口岸,最多时曾有八个国家在这里设过领事馆。沙市也是解放前湖北仅有的三个城市之一(武汉、沙市、宜昌),在湖北的地位仅次于武汉。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长江洪水的影响,国家几乎在沙市进行大的投资,沙市的地位有些衰落,但仍以她的干净、整洁闻名全省及全国,曾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沙市又重新辉煌,是当时全国的两个明星城市之一(常州、沙市),沙市的就业率在全国也是最高的之一,在国家没有什么投入的情况下,锐意进取的沙市人生产出了一个又一个闻名全国的产品,活力28洗涤用品、沙松冰箱、沙东洗衣机、荆江牌热水瓶、鸳鸯牌床单等等,1993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也选择在这座弹丸小城召开。在这段时间,沙市的文化和体育事业也同样繁荣。沙市的艺术人才全省有名,现在北京演艺界活跃的袁泉、周莉、曾黎、梦鸽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沙市的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体育项目也在全省和全国有名。在这段时间,在湖北,沙市是别的城市学习的榜样,在湖北,户口进沙市和进武汉几乎一样难。在这段时间,沙市人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为自己是一个沙市人感到骄傲和荣光。
(二)合并前的荆州
荆州据说是天下九州之一,最大时含多个省份的范围。最辉煌的就是因为一部小说《三国演义》多次提到他。但到解放前他就只是一个小镇的范围。解放后,湖北省成立荆州地区,下辖十几个农业县,由于江汉平原的富饶,由于管辖范围大(在全国地市中都靠前),在农业占有重要地位的改革开放前,荆州地区在湖北占有重要的位置。被称为鱼米之乡。但他不是一个具体的城市,他只是集合体。人们对他并没有归属感。他只是官员们炫耀的资本,只有荆州地区的官员才会说自己是荆州的,
(三)合并后的荆州
1994年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了,开始叫荆沙市,1996年改名叫荆州市。这座城市开始衰落,现在在湖北城市中大概排第六名。周围的人虽然仍敬重着原来的沙市,但她已渐渐被遗忘,荆州被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被人不断提起,周围的人已似乎对他不屑一顾。沙市人也被遗忘了,人们在困境中苦苦挣扎。这个城市衰落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她被取名叫荆州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沙市人曾经抗争过,但他们失败了,荆州让占这个城市主体的沙市人失去了归属感,让这个城市的灵魂失去了归属感,让这个城市的精神失去了归属感。也许有人会说荆州市有600多万人,你凭什么说只有60万人的沙市人是主体?也许你是对的,但我仍然认为沙市是这个城市的主体。因为荆州市的城市主体在沙市,荆州市的商业、工业、现代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等这些让现代人关注的东西的主体在沙市,沙市更能代表这个城市。周围县市的人对这个城市并没有归属感。这些地方的人只有在外地人不知道他们的家乡时才会提到荆州。如果今后县市直管,他们将和这个城市失去最后的连系,剩下的也许是竞争。原荆州地区下辖的县市如荆门、仙桃、天门等,谁还会说自己是荆州人。沙市人失去了归属感,这个城市的官员也没有归属感,现在这个城市的官员大多来自周围的县市,他们的家本不在这里,他们对这个城市没有亲切感和责任感,有的只是索取和征服后的荣耀。他们在这里利用权力安排七大姑八大姨,安排和他们拉上关系的所有人,以谋取利益和培植势力。合并后的沙市工业垮了,没有人关注它,人们热衷于权力斗争,胜利的人们要证明他们的正统,他们用荆州古老的历史和传统来庆祝他们的胜利,于是他们不知天高地厚的的要搞旅游兴市,他们要搞农业兴市,于是这个城市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可怜的沙市人失去了归属感,失去了曾经的荣耀,失去了激情,在各大网站论坛中当周围城市的人纷纷在述说着自己城市的骄傲时,却几乎没有这个城市人的声音,以至引起了沙市在外地的游子的感慨,他们只好用昔日在沙市生活的回忆来聊解自己的思乡之情,在沙市的人们也没有和这座城市同甘共苦,因为这已不是他们的城市,他们用颓废来维护自己最后的自尊,赌博和等待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以至一直有着勤奋和进取精神的沙市人被指责为好赌、懒惰。这个城市也从此失去了精神和灵魂。终于有一天,人们对这座曾经让他们骄傲和自豪的城市彻底失望,开始纷纷逃离这座城市,有钱的人纷纷移居外地,考上大学的肯定不会再回来,以前在家等待的人也纷纷外出打工,以寻找他们新的生活和栖居地,人数并不比周围农村的人少,以前他们不走,是因为他们对这座城市还有一丝牵挂和朦胧的期待。剩下的人在这里为了生活苦苦挣扎,他们已经放弃了所有的骄傲和所有的自尊。每当我看见那些为了孩子而苦苦挣扎的父母和那些可爱的孩子时,泪水总是隐隐湿润了我的眼睛。
(一)合并前的沙市
沙市是一座小城,当她作为一座独立的城市消失时(1994年原沙市市与原荆州地区合并时改称沙市区),她的人口也只有五十万人。但她也决不是一座忽略不记的城市,至少在湖北是这样。在唐宋时期沙市就以商业繁华著名,有多位诗人曾描述过,其中有一段描述把她与当时的扬州相提并论。在近代,沙市由于她在物流及商业上的地位在《马关条约》中与重庆、苏州、杭州一道被辟为通商口岸,最多时曾有八个国家在这里设过领事馆。沙市也是解放前湖北仅有的三个城市之一(武汉、沙市、宜昌),在湖北的地位仅次于武汉。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长江洪水的影响,国家几乎在沙市进行大的投资,沙市的地位有些衰落,但仍以她的干净、整洁闻名全省及全国,曾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初,沙市又重新辉煌,是当时全国的两个明星城市之一(常州、沙市),沙市的就业率在全国也是最高的之一,在国家没有什么投入的情况下,锐意进取的沙市人生产出了一个又一个闻名全国的产品,活力28洗涤用品、沙松冰箱、沙东洗衣机、荆江牌热水瓶、鸳鸯牌床单等等,1993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也选择在这座弹丸小城召开。在这段时间,沙市的文化和体育事业也同样繁荣。沙市的艺术人才全省有名,现在北京演艺界活跃的袁泉、周莉、曾黎、梦鸽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沙市的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体育项目也在全省和全国有名。在这段时间,在湖北,沙市是别的城市学习的榜样,在湖北,户口进沙市和进武汉几乎一样难。在这段时间,沙市人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为自己是一个沙市人感到骄傲和荣光。
(二)合并前的荆州
荆州据说是天下九州之一,最大时含多个省份的范围。最辉煌的就是因为一部小说《三国演义》多次提到他。但到解放前他就只是一个小镇的范围。解放后,湖北省成立荆州地区,下辖十几个农业县,由于江汉平原的富饶,由于管辖范围大(在全国地市中都靠前),在农业占有重要地位的改革开放前,荆州地区在湖北占有重要的位置。被称为鱼米之乡。但他不是一个具体的城市,他只是集合体。人们对他并没有归属感。他只是官员们炫耀的资本,只有荆州地区的官员才会说自己是荆州的,
(三)合并后的荆州
1994年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了,开始叫荆沙市,1996年改名叫荆州市。这座城市开始衰落,现在在湖北城市中大概排第六名。周围的人虽然仍敬重着原来的沙市,但她已渐渐被遗忘,荆州被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被人不断提起,周围的人已似乎对他不屑一顾。沙市人也被遗忘了,人们在困境中苦苦挣扎。这个城市衰落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她被取名叫荆州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沙市人曾经抗争过,但他们失败了,荆州让占这个城市主体的沙市人失去了归属感,让这个城市的灵魂失去了归属感,让这个城市的精神失去了归属感。也许有人会说荆州市有600多万人,你凭什么说只有60万人的沙市人是主体?也许你是对的,但我仍然认为沙市是这个城市的主体。因为荆州市的城市主体在沙市,荆州市的商业、工业、现代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等这些让现代人关注的东西的主体在沙市,沙市更能代表这个城市。周围县市的人对这个城市并没有归属感。这些地方的人只有在外地人不知道他们的家乡时才会提到荆州。如果今后县市直管,他们将和这个城市失去最后的连系,剩下的也许是竞争。原荆州地区下辖的县市如荆门、仙桃、天门等,谁还会说自己是荆州人。沙市人失去了归属感,这个城市的官员也没有归属感,现在这个城市的官员大多来自周围的县市,他们的家本不在这里,他们对这个城市没有亲切感和责任感,有的只是索取和征服后的荣耀。他们在这里利用权力安排七大姑八大姨,安排和他们拉上关系的所有人,以谋取利益和培植势力。合并后的沙市工业垮了,没有人关注它,人们热衷于权力斗争,胜利的人们要证明他们的正统,他们用荆州古老的历史和传统来庆祝他们的胜利,于是他们不知天高地厚的的要搞旅游兴市,他们要搞农业兴市,于是这个城市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可怜的沙市人失去了归属感,失去了曾经的荣耀,失去了激情,在各大网站论坛中当周围城市的人纷纷在述说着自己城市的骄傲时,却几乎没有这个城市人的声音,以至引起了沙市在外地的游子的感慨,他们只好用昔日在沙市生活的回忆来聊解自己的思乡之情,在沙市的人们也没有和这座城市同甘共苦,因为这已不是他们的城市,他们用颓废来维护自己最后的自尊,赌博和等待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以至一直有着勤奋和进取精神的沙市人被指责为好赌、懒惰。这个城市也从此失去了精神和灵魂。终于有一天,人们对这座曾经让他们骄傲和自豪的城市彻底失望,开始纷纷逃离这座城市,有钱的人纷纷移居外地,考上大学的肯定不会再回来,以前在家等待的人也纷纷外出打工,以寻找他们新的生活和栖居地,人数并不比周围农村的人少,以前他们不走,是因为他们对这座城市还有一丝牵挂和朦胧的期待。剩下的人在这里为了生活苦苦挣扎,他们已经放弃了所有的骄傲和所有的自尊。每当我看见那些为了孩子而苦苦挣扎的父母和那些可爱的孩子时,泪水总是隐隐湿润了我的眼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3
展开全部
荆州: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石首市调关镇革家铺南部与湖南省华容县相邻.村东部是有名的凤凰山.山下是中湖.凤凰山是革家铺村东方明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3
展开全部
没打算猜~拿两分闪人~..88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