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禅让给曹魏后,为什么不去投奔蜀汉呢?
曹魏方面
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同年,曹丕就逼汉献帝禅位,自己做了皇帝。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走个过场,汉朝早已名存实亡,这些按下不表。主要讲一下,刘协的安置办法。曹丕改封刘协为山阳公(爵位是不低,可见曹丕出手还是很阔绰,但那又怎样),封地山阳县(今焦作),允他在封地奉汉正朔,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说实话,曹丕为人还蛮厚道。不像后来南朝宋武帝刘裕,对前朝司马宗室痛下杀手。也是现世报,几十年后,宋国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同样遭遇了灭顶之灾,,被屠戮殆尽。
天道好轮回,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刘裕也算开了个先例,后人有样学样,只要王朝更替,前朝宗室成员个个在劫难逃。正因如此,他们在将死之时才会对天长叹“愿身不复生帝王家”(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但这是南朝宋以后的故事,早先可没有这么惨。国家没了,管他呢,换个地方该吃吃该喝喝,照样使奴唤婢,政事大爷正好不想操心。
远的不提,同时期东吴末代君主孙皓,这位极具人格分裂潜质的活阎王,嗜血如狂,所作所为令西晋朝野上下都为之惶怖。可即便如此,建安城破之后,孙皓举家搬到了洛阳,照样过自己的小日子。司马炎对他只不过一笑置之,还封了归命侯。说了这么多,不过是想证明一个问题。
宋武帝刘裕以前,亡国之君禅位(亡国)之后的待遇还是蛮不错,基本的人道主义待遇完全可以保障。只要你心态不掉队,日子照常过,兴许比以前过得还好。不用整日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卸下了包袱,踏踏实实挺好。
若无二心,“乐不思蜀”矣
汉献帝刘协禅位后,曹丕不仅给了他封地,授予了一些名义特权,还把女儿许配给她。他在封地舒舒服服的又度过了14个春秋,以“五十四”岁高龄寿终正寝。死后以天子礼仪下葬,也可谓是身后哀荣无限。
当然,有的读者可能要说,再好也不如自己做天下之主。但此一时彼一时,人如刀俎,我为鱼肉。有的选吗?生活也是这样,多数时候,没得选,顺其自然,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反而能活得更好。所以说,刘协没有逃走的理由。亡国之君本是该死之人,苟活于世已实属无奈,他清楚曹丕不会杀他,同样他也明白刘备也不欢迎他(这点下面讲)。
曹丕因此不杀他,无非是想给自己立一个道德标杆,外面还有几个割据政权,正所谓杀降不降,小哥几个都看好了,刘协挺好的,你们也来吧!给你们留位置啦!全家都来包吃包住哦!
刘协就算真想走,走得掉走不掉,也是个大问题。曹丕大度是真做戏假仁义,放你刘协在自留地优哉游哉,若敢擅离封地,小心人头落地。安插在他身边的密探暗哨只多不少,走是走不掉。踏踏实实在封地务农,还能多看几回日出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