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我来答
EEEEEEEve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20-05-13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万
展开全部

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具体释义:

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 产生的思绪 。

2、疑:好像。

3、举头:抬头。

这几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静夜思》,是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9-08
展开全部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4-10
展开全部
【静夜思新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我的床前有位叫明月的姑娘已脱光,她的皮肤白嫩的就像地上的白霜。抬起头望着这位光溜溜的明月姑娘,低下头不禁地想起夫人远在故乡。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作为一个漂泊的男人,独自在外游荡,寻花问柳时的矛盾心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1-10
展开全部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
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engvlife
2019-01-05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万
展开全部

第一节,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这是诗人站在地上写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短短四句,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把人带进一个超现实的梦的世界。这为诗人下面展开联想营造了氛围。
第二节,写海底的神人鲛人的故事。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那茫茫的星空,描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诗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条海雾蒙蒙的天河,由这令古今多少人引发无穷联想的天河,诗人又想到了传说故事。可诗人这一次所写的不再是牛郎织女,而是传说中的鲛人。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能家喻户晓,鲛人流珠的传说人们也许就比较陌生。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并不能真正看见什么,只是凭想像,猜测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是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岸边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深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样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歌写得清幽、典雅,静谧,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