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励志而成名的事例
一、宋朝的司马光,人们也都是很熟悉的。
他自幼聪明,七岁就凛然如成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句句记在心头,回家后能原原本本地讲给家里的人听。打破水缸救出落水同伴的故事,也是他少年时代的作为,后来京洛间甚至以这件事情为题材,绘成年画卖钱,用以教育孩子。
由此可见,司马光也是有点儿天才的。可是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赋较高而满足,自幼就勤奋好学,手不释卷,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
他对文学、史学、哲学、音乐、律历、天文、书数都广泛涉猎研究,除了释老之学以外,他都有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著作,《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稽古录》、《潜虚》是他的不朽名著。他于20岁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后来官至宰相,可以说是青年成才、老当益壮的著名历史人物,是天才加勤奋而成才的典型。
二、东汉时期的王充
自幼不同于其他儿童,别人喜欢捕雀捉蝉,他却喜欢读书写字。六岁时,父亲开始教他读书,他过目不忘。八岁进书馆读书,同学百余人,几乎人人都因为顽皮或成绩差而挨过老师的鞭子,只有王充循规蹈矩、成绩优良而受到老师夸奖。
老师教他读《论语》、《尚书》,他一天能背诵千余字,并且能懂的意思,真可以说有点儿天才。他并不以自己有天才而自满,而是一直勤奋好学,刻苦用功。正是因为他以勤奋出名,所以出身寒素的他才得以被保送到京城洛阳的太学里去读书。
进了太学,在良师益友的教育与熏陶下,他更加发奋用功了。他的老师班彪讲课时喜欢旁征博引,内容十分丰富。王充对老师引证过的材料,一定要找出来亲自读一遍,有了体会,才自信完全懂得老师所讲的内容了。他在太学读书几年,太学里收藏的书都读遍了,于是他在课余去洛阳街上书铺里读书。他买不起书,但是每本书他只要读过一遍就能背诵。
如此有天才而又很勤奋的王充,后来终于成长为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不朽著作《论衡》,被誉为“黑夜里发射出的人民智慧之光的明灯”,由此可见其内容的精湛。像王充这样天才加勤奋的成才典型,对人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战国时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孙,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小小年纪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做其才客。后为秦立功,被秦王拜为上卿。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
名人少年立志的故事篇二:
唐朝着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肯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好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修业,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只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事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眼前时,禅师终于准许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名人少年立志的故事篇三: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再三羞耻,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无以复加,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际,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名人少年立志的故事篇四: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