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2013-09-14
展开全部
海水中的一部分盐来自它对海底的岩石和沉积物的溶解。不过由于海洋中同样有大量的物质,由于各种原因沉到海底,比如海洋生物死后遗骸坠落海底,所以海洋中的盐也会返还给海底的沉积物。因此,靠溶解海底得到的盐份是很少的,总的收支状况恐怕是入不敷出。 海水中的大部分盐的确是“淡水”的河流带来的。我们前面提到,最初的海洋的水量远不及现在的海洋,同时最初的海水含有的盐份也很少,口味可能仅相当于我们现在喝的淡水。但是,自从地球上的第一场雨从天而降,开始冲刷年轻的陆地表面,海水的盐度就改变了。雨水在数以亿计的时间里敲击着裸露的岩石,破坏岩石的结构,将矿物质溶解并带走。这些矿物质包括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钾等,也就是化学家们所定义的盐。这些盐随着地面的水流向低处迁移,诸多的水流汇聚为浩浩荡荡的大江大河,并最终注入大海。从古到今,海洋中不断补充着来自陆地的盐。 然而,河流带来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淡水带到了海洋中,因此单凭河流注入这一个因素,并不能使海水变咸。海洋中盐的浓度增加,还依赖普照万物的太阳将海水蒸发。太阳光的能量被海水吸收后,海水表面的温度升高,使水变成水蒸气的趋势增强了。水在蒸发的过程中,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却将原来所含有的盐份留在海水中,并不带走。而海面上的水蒸气却在风的催促下背井离乡,运动到陆地的上空,当它与一团冷空气遭遇时,水蒸气又变成了小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滴落向地面,形成了降雨。降雨给盐份搬运工程又增加了一批生力军,一个新的循环过程开始了。正是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水循环的过程中,海洋中盐的浓度越来越高。
2013-09-14
展开全部
根据试验,平均每公斤的海水中,约含盐35克。其中最主要的是氯化钠(食盐),正是由于有大量的氯化钠存在,所以海水才有咸味;其次是氯化镁、硫酸镁(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泻盐)、硫酸钙、硫酸钾、碳酸钙和溴化镁等。它们形成了海水的苦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4
展开全部
海水中的各类化学元素中,盐所占的比重最大。根据估算,世界海洋中盐的总含量足有5万兆吨。不妨做这样一个设想:如果将海水中的盐分全部提炼出来铺在世界陆地上,将会有大约150米厚,也就是足足40层楼的高度;如果将这些总体积23000 立方公里的盐丢人北冰洋,填平整个洋面还绰绰有余。
海水中的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众多科学家长期争论不休。它几乎同令人望而生畏的“地球海水起源”问题一样,始终是个难题。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意见也从来没有一致过。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海水中的盐绝对不会是来源于某个单一方面。不过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在地球刚形成时,有过大降雨和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和岩浆里的盐分随着流水汇集成最初的海洋,海水天然地就有了咸味。不过,那时的海水并没有现在这样咸。后来,随着海底岩石可溶性盐类不断溶解,加上海底不断有火山喷发出盐分,海水逐渐变得越来越咸。另外一些人坚持,海盐主要是陆地上河流流向大海的途中,不断冲刷泥土和岩石,把溶解的盐分带到了大海之中。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从河流带入海洋的盐分,十分可观。仅美国每年随河川入海的就有12.25 亿吨被完全溶解的泥土沙石和5.13亿吨未完全溶解的悬浮颗粒。而据世界环保组织提供的数据,澳大利亚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有6吨的土壤流失,欧洲则高达每年每平方公里120吨。通观全球,地表径流每年给大海送去了约400万吨的盐分。自开天辟地第一场降雨以来,地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已经经历了数亿年的水流冲刷,大量的矿物质随之入海,海水必然变得越来越咸。
可是这两种解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因为人们曾对海洋物质组成、化学性质和江河输入的各种矿物质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数值差非常大。海洋中按含量多少排列的盐类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而在河流中,上述物质排列顺序正好颠倒。在含盐的土壤中或盐湖中,积累硫酸钙和硫酸镁较海洋多,而氯化镁则比海洋少得多。科学家们为了说明这些差异,曾提出过种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
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人们从新发现的海底大断裂带上的热液反应中,似乎找到了解释的新证据。科学家对海底热液矿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后发现,通过海底断裂系的水体流动速率,虽然只相当于河川径流的千分之五,但是,由断裂聚热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却比经河川携带溶解盐所引起的变化大数百倍。因而海底热液反应是海盐的重要补充的说法,已经为许多海洋科学家所接受。但它只是海盐来自湖泊的一个途径,而绝不是唯一的途径。因而,这种解释也没有最终解开海盐来源之谜。
参考资料:《百科知识》
海水中的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众多科学家长期争论不休。它几乎同令人望而生畏的“地球海水起源”问题一样,始终是个难题。直到今天,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意见也从来没有一致过。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海水中的盐绝对不会是来源于某个单一方面。不过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在地球刚形成时,有过大降雨和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和岩浆里的盐分随着流水汇集成最初的海洋,海水天然地就有了咸味。不过,那时的海水并没有现在这样咸。后来,随着海底岩石可溶性盐类不断溶解,加上海底不断有火山喷发出盐分,海水逐渐变得越来越咸。另外一些人坚持,海盐主要是陆地上河流流向大海的途中,不断冲刷泥土和岩石,把溶解的盐分带到了大海之中。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从河流带入海洋的盐分,十分可观。仅美国每年随河川入海的就有12.25 亿吨被完全溶解的泥土沙石和5.13亿吨未完全溶解的悬浮颗粒。而据世界环保组织提供的数据,澳大利亚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有6吨的土壤流失,欧洲则高达每年每平方公里120吨。通观全球,地表径流每年给大海送去了约400万吨的盐分。自开天辟地第一场降雨以来,地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已经经历了数亿年的水流冲刷,大量的矿物质随之入海,海水必然变得越来越咸。
可是这两种解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因为人们曾对海洋物质组成、化学性质和江河输入的各种矿物质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数值差非常大。海洋中按含量多少排列的盐类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而在河流中,上述物质排列顺序正好颠倒。在含盐的土壤中或盐湖中,积累硫酸钙和硫酸镁较海洋多,而氯化镁则比海洋少得多。科学家们为了说明这些差异,曾提出过种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
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人们从新发现的海底大断裂带上的热液反应中,似乎找到了解释的新证据。科学家对海底热液矿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后发现,通过海底断裂系的水体流动速率,虽然只相当于河川径流的千分之五,但是,由断裂聚热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却比经河川携带溶解盐所引起的变化大数百倍。因而海底热液反应是海盐的重要补充的说法,已经为许多海洋科学家所接受。但它只是海盐来自湖泊的一个途径,而绝不是唯一的途径。因而,这种解释也没有最终解开海盐来源之谜。
参考资料:《百科知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4
展开全部
由海水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生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