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记录中,为何提及刘秀的少之又少?
古代著名人物都是文人吹出来的。司马迁的史记成就了汉武帝,霍去病等人。三国演义使诸葛亮名扬天下。而刘秀时期,没有文人写出名著出来,所以他也只能被埋没了。我觉得一个宽厚仁慈的皇帝远比一个开疆扩土的的皇帝,人民生活要安定幸福很多。光武帝就是,没有那么多血雨腥风,更多的是安定祥和。有一句话最能表达百姓的心声:宁为太平犬 莫作乱离人。
刘秀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位完美人无人能敌,格局极高还懂民生经济最后还能宽待他人,真的是无人能敌,朱元璋懂军事,却好杀;刘邦有谋略,杀功臣;赵匡胤虽然宽容,才能和经济才能又有不及,天下真的找不到一个会打仗又会搞民生的了。隋文帝在法制上面确实很独到,但是要说宽仁没法跟刘秀比。后世有符坚想学刘秀,可惜学不来。好人有绝对的本事是无敌的,所谓仁者无敌,没本事的好人是老好人。
历史上有很多谜团是讲不通的。比如强秦的强大兵团能横扫六国却在把兵器都融了的农民起义兵手里很快被干掉了。刘秀的各种老天帮忙。李闯手下都是征战多年的老兵,不至于被清兵如此横扫吧?刘秀在历史上叫光武中兴,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没有大的变革,没有值得大书特书之处,何况其得位更是通过拉拢就贵族得来的,因为东汉灭亡埋下伏笔。因此开创性基本没有,但是后患一堆。
刘秀很少会被提及,是因为东汉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并没有创举性的改革,也就是对后世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秦创造大一统思想,西汉创造一个民族的概念,和民族精神,唐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包容与开放,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宋虽然不行,但对文人和士大夫很好,所以被文人大为歌颂,元创立行省制,基本和现在各省的版图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