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5
展开全部
当今知识时代,人才是国家的财富。大学这个人才精英的摇篮,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重要,大学教育的价值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之高。为了提高大学办学水平,促进大学教育改革,我校展开"山东大学办学定位与思路、办学传统与特色"的讨论,作为一名本科生,我着重针对大学本科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人才培养首先应该明确一个目标,只有目标确定好了,一切措施才可以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为这个目标服务。人才培养应树立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呢? 我认为,应该以通才教育为目标。 通才教育就是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熟练掌握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判断鉴赏能力的人才,不仅博闻强识、知识丰富,还有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将来能在某些领域有较高成就的人才。 梁启超就主张通才教育,并且十分重视儿女这方面的教育。他认为,第一,专才教育使人知识偏狭。第二,知识偏狭不仅会导致胸襟狭窄,还会使人生活单调。第三,单调的生活可能使人产生厌倦,而厌倦则是堕落的根源。 当年教育界的泰斗,北大校长梅贻琦和浙大校长竺可桢也持此主张。认为通才教育可以培养"无所不思,无所不言"的独立人格,专才教育使人不会思考,只会做听话的驯服工具。 我认为的通才教育,"通"在具体的教学方面表现在:第一,文理之通。大学的理科学生应注意文科的学习,其一,有助于熟练掌握使用书面语言,研究出出色的成果却无法形成文字、论文,是无法供他人学习交流的。其二,有助于提高人文修养,加强对社会的判断鉴别能力。文科学生多了解一下理科知识,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理性思维方法。第二,内部学科之通。指在文科或理科下面的内部学科之间,知识要广通、贯通。文科方面,法律、政治、历史、哲学等科目联系密切,以其中一科为专业的学生,势必要对其他科目有较多的知识,来提高对本专业的理解和思考。理科科目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第三,理论与实践息息相通。课堂和书本的东西毕竟都是死的,记住了不一定会运用。文科和理科中一些科目,多用于实践,需要学生有实践本领,因此要多多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第四,需要说明一点,通才教育并非"只广不深",而是在广的前提下再在某一领域深挖,以期做出较高成就。广是深的基础,是为深做准备。 山东大学作为历经风雨的百年老校就一直力求以通才教育为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手段,确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一流的研究生的育人思路。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与实验条件,实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稳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并逐步形成了我校办学的传统与特色--学科齐全、交叉融合,文史见长、渗透辐射。此外,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上还有一大批新举措,如加强学生与其他大学的交流学习的"第二校园经历",开办"暑期学校"等等。 这都利于形成学生的文理之通、学科之通、理论与实践相通,各方面全面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的通才。 然而不能否认,我们的通才教育还没有发挥到极致,还有较大空间让我们去完善和开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让我校应该在各方面寻找不足,努力地自我提升,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以更高的水平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我认为本科阶段的通才教育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些提高和改进。 首先,要使学生普遍树立"通才意识"。有些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容易松懈,甚至感到无所事事,这主要因为缺乏精神力量、感觉不到自己的责任和对自己的前途没有目标和定位。学校就有责任帮助学生寻求精神力量,找好定位,把握方向。学生拥有了为国家明天负责任的使命感,思想上受鼓动产生的动力就会转化到行动上,形成强大的求知欲,总认为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提高,激发起了成为"通才"的欲望。当然,帮助学生树立"通才意识"一定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如果陷入政治上空洞抽象的说教,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我还想到了我校的任选课制度,这也是其他许多高校都在实行的制度。在山大,每学期全校学生可以任选一门由学校在网上列出的、一般与本专业科目无关的科目学习,并且将其计入期末学分。任选课制度本可以作为通才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较为创新的部分,但是设计上有其不合理之处,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学校列出的可选科目较少,并且几乎没有各专业的重点科目。也就是说,列出的少量科目大多集中在培养业余兴趣,如书法、摄影等,重点专业科目较少。这与通才教育的学科之通不符合。学校完全可以开放日语、法语等作为学生的第二外语,还有宪法、世界历史、金融学、经济学等一大批课程甚至全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可能由于任选课开设是各院决定的,本院的重点课一般也不希望外院学生来"打扰",但这样只能是固步自封,别的学生进不来,自己的学生也出不去。这时就需要学校的调动,加强院际之间的合作,楚河汉界无需太明显。其次,门数也应放宽限制。学生应该有自主权,规定门数可以在每学期一至三门之间选择为宜。最后,我认为期末应设置一定的测验。有的学生为了得学分平时不认真上课,为了起督促作用,期末可以设置较容易的测试,按各院限选课的计算标准计入奖学金评定。 关于我校学生实习,有实习安排的学院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进行。我认为学校如果有条件,可以不把实习集中在这一个时期,并且大三下学期也到了该准备考研的时间。实习伴着学习较同步地进行比较好,也就是利用每个寒暑假,一学期的知识学完,假期就抽出时间实习。例如清华法学院,据我所知,它有实习的基地,实习安排在假期里。当然,学校如果没有条件也不要勉强。 我校设立了多种双学位,学生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攻读完毕两个学位,使学生在两个领域有较好的技能,是近年来通才培养的又一很好的方法。今后,可以进一步放开。比如学生可以凭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自主选修两种学位。就是除了入校时已确定的那门专业之外,再任选一门感兴趣的。此外,应逐步增加选修双学位的人数,以后可以不再限制。还有前面提到的"第二校园经历",每学期学校都派学生去人大、中大、厦大等学校交流,使学生受到不同文化气氛的熏陶。学校如果有条件,可以稍微扩大一下交流学校的范围和交流人数,使交流成果更加显著。 "大学,非高楼大厦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大学不仅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大师的云集之处。高水平的老师对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大学本科阶段,学生和老师之间好像有一道鸿沟。老师除了课上教学,和学生的接触时间并不多。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己,但是效果不是太理想,自学为主的同时也需要老师的指引,更多的是老师的激发和带动的作用。我认为,学校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一下创新,发挥老师这个重要的作用。 第一,由老师主持一些学术讲坛和论坛。也许有些学院有这类活动,但据我所知数量较少,这类活动并没有在各学院普及。在讲坛或论坛上,老师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讲演,阐述个人观点,然后学生和老师进行自由讨论甚至辩论,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逐步培养"无所不思"的精神,形成个人的见地和思想,这是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第二,当今,不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都有逐渐不太重视本科教育的倾向,这与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有关,因为科研能力成为大学人才培养以外另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评价大学的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我认为,科研与育人并不矛盾,我们可以找到平衡的方法。在本科阶段,老师完全可以开始教学生如何作科研的初步方法,把与科研有关的一些内容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在本科阶段,在巩固扎实的基础的同时,学术研究的兴趣在本科阶段培养,可以为研究生阶段做准备。学生即使不读研,学会做研究,对今后的工作也大有裨益。因此,我主张在本科阶段就实行导师制。本科阶段不需要像研究生阶段一样,一个导师只带少数的研究生,本科阶段一名导师可带十几名学生。导师定期召集大家相互谈论一下,给学生一个学术上的指导和导向作用,通过交流沟通,带动学术研究的兴趣。召集的次数不用太频繁,三周一次就可以,这样就不会占用同时带硕士生或博士生的导师太多时间。 以上就是我,一个山大学子对母校在通才教育上的一些思考,怀着对她深深的爱恋和感激,我坚信百年山大的严谨、朴实"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精神一定会薪火相传,永葆生机与活力,以更高、更强的姿态跻身于国内外一流大学之林。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2024-10-21 广告
详情建议咨询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展开全部
古代的著名学者往往是文理兼通的通才,他们的涉及的专业之多,知识之渊博往往令现代人望尘莫及。 所谓通才,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则称横向型人才。通才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重视知识综合性和广泛性,但往往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通才教育其实还包含一种相当重要的现代观念。现代社会,尤其在信息化迅速扩展的今天,社会的整合性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生活于一个高度整合了的社会之中,但是,具体的个人由于在这个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易于被取代,日见微弱,日趋局限,因而越来越轻视对于社会的整体性思考,而倾向于片断式思考,这样就容易使自己沦为社会中一个孤立的单子,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处于一种消极的地位。毫无疑问,这种情形既不利于个人,也不利于社会。通才教育在社会精英的生涯之初就为防止这种倾向,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养成他们的整体性思维方式,从而为他们对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的积极态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