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朱元璋称他为___________刘基称他为___________他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首;“明初四学士”之一。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县官 日有 廪稍 之供__________________ (2)岁有裘 葛 之 遗 __________________ (3)无冻 馁 之 患 矣__________________ (4)非 天质 之 卑 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我赞成“中有足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这种手法写一组对偶句(只允许有一个或两个词取自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
展开全部
1.《宋学士文集》 宋濂 “开国文臣之首” “当今文章第一” 2.(1)指朝廷;国家供给的粮食(2)夏衣;给予(3)饥饿;忧患(4)天资,人的智力;低下 3.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4.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5. “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7.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8.(1)“日有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9.(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鲜明而有说服力。 10. “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11.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12.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甚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3.根本原因在于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学习条件的优越,不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是否努力。 14.学习的好坏与天资无关,只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更不能去埋怨别人,表明后天的努力的。 15.腹馁袍敝行深谷求师;衣丰食足坐大厦读书。寒冬巨谷中负箧曳屣;暖春大厦下诵诗读书。负箧曳屣入深山求师;披绮食肥居大厦读书。 对联(根据文章内容和下列所给的词语属对) 上联:昔日宋景濂 下联:今朝太学生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