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有兵有将有援军的情况下,刘禅为什么还要开城门投降呢?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大举伐蜀,刘禅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协助姜维拒敌。姜维率领众将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了剑阁。蜀汉本身就没有多少军队,而且要在汉中驻守一部分,在南中驻守一部分,在东线永安也得驻守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要随着姜维在前线野战。那么,留下来在成都留守的部队本来就不会太多,数量比较有限。
蜀国大将军姜维闻警后率四万精兵扼守剑阁雄关,准备迎击汹汹来犯之魏军。剑阁位于今天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此地山形奇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钟会率魏军主力十余万人遮天盖地般杀至剑阁,诸葛瞻始终未带兵打仗,而且犹豫不决。当时黄崇建议诸葛瞻抢占险要。据三国志黄权传:到涪县,瞻(诸葛瞻)盘桓未进,崇(黄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
邓艾魏国名将三国后期不可多得的智勇双全的战将,他善出奇兵,裹着羊毛毡身先士卒从山顶滚下来,顺利渡过阴实行了斩首行动,而姜维的部队在处围由钟会挡着,根本来不及救援,蜀中基本无大将是邓艾对手,诸葛瞻也做了无畏的掋抗,其结果是徒劳的。
刘禅紧急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有的大臣提出退往南方,有的说投降孙权,更多的人提出直接投降魏国。大臣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刘禅也拿不定主意,这时刘禅的老师谯周出来说话了。3千对10万,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又是客场对主场,不要说围困成都,本来就没有围困成都,怕早就被清剿干净了。所以,题目的兵力数量、围困成都的说法存在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