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为什么放弃了金属铠甲,转而使用简单且简陋的棉甲?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优质答主

2021-06-27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棉甲的起源还要从元朝说起,由于蒙古、满族都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大多都是苦寒之地,当地的气温非常低,因此使用厚厚的铠甲,严重的影响了马背上的民族的战斗力,因此蒙元发明了棉甲,但当时依旧处于冷兵器时代,因此效果不佳,只有少部分部队配备了棉甲。

自明朝中后期开始明军以及当时的清军都配备了这种棉甲,当时的棉甲非常先进不仅能够大大提供士兵的机动性,而且还提供了抗寒冷性,努尔哈赤靠着自己祖上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时,这十三副全部都是棉甲。

棉甲的好处很多:机动性强、抗寒冷、在要害处插上铁片还是阻挡火器的危害,当时的火器可能一下子打不死人,但中弹后的士兵很可能受到严重的感染而死,因此棉甲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火器的危害。

而且满清没有入关之前的发源地在东北,东北的气候是非常冷的,如若穿上笨重的铠甲里面再穿上棉衣棉裤,那士兵根本不用作战,因为没有一点的机动性,简直是砧板上的鱼儿,任人宰割。

棉甲提供的抗寒性大大地减少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起初努尔哈赤是没有办法才穿戴这些棉甲的,可后期发现棉甲的作用远远大于笨重的铠甲,因此清军入关后八旗子弟也全部穿戴这些棉甲,来提供军队的机动性。

并且在盛产棉花的地区,找铁块与找棉花哪个容易?当然是棉花,因此这种棉甲就地取材制作十分简单,包括铠甲抵御火器攻击的能力,简直为零。那既然如此还要笨重的铠甲做什么呢?

传统的铠甲不能防御枪械的攻击,明末清初时期的枪械都属于散弹类的枪械,这种枪械的射程和穿透性都不大,杀伤范围却非常的广,能够打中传统铠甲鳞片之间的缝隙。

再者,棉甲的造价相比金属铠甲较为低廉,而且耗时较短。打造一副金属铠甲需要“千锤百炼”,工序非常复杂,不仅成本高,而且耗时间。而棉甲只是把棉花浸水后反复打压成薄片,然后把很多个薄棉片缝制在棉布上,在内部嵌上铁片即可,成本和耗时要比金属铠甲低很多,适合短期大规模列装。

正是因为棉甲具备有如此多的好处,八旗军队才会放弃生产传统铠甲,换装了新式的棉甲。当然棉甲在八旗军队中存在的时间也不长,随着火枪的威力不断增强,棉甲和传统铠甲最终都被淘汰掉了。

粥粥讲体坛
2021-06-28 · TA获得超过3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065
展开全部

我们需要谈谈盔甲的作用。在惨烈厮杀的战场上,盔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障官兵的安全,其意义与现在的头盔、防弹衣相似。尤其是盔甲,依靠坚固的外壳,通常可以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三国演义》中,刘备把自己的盔甲送给投降的闫妍,这让闫妍非常兴奋。但古代社会生产力相对较低,并非所有官兵都有盔甲。

因为铁矿石产量不高,真正的装甲无法普及到各级官兵,只有那些高级将领和王牌精锐部队才会配备真正的装甲。至于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只有单一的亚麻制服。由于盔甲成本高,秦汉时期出现了动物皮毛制成的皮甲。皮甲的防护性不如铠甲,但比铠甲轻。虽然盔甲防护性很好但是很重。宋代最优秀的将领使用过的铁片有1000多件,总重量超过40公斤。

长时间使用盔甲,身体会很累。另外,对于北方地区的官兵来说,每年冬天,穿盔甲基本相当于进入冰室,盔甲根本不能保暖。由于重量、成本、隔热等原因,装甲在军队中还没有完全普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纸甲和布丝甲开始出现在唐朝中后期。其中,纸甲因其成本低、重量轻、防护性好而受到当地军方的欢迎。

纸甲的数量已经基本等于真甲和皮甲了。指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后期的维修中容易损坏,普通士兵无法进行维修,给后勤部门带来很大的压力。元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开始出现棉甲。元军使用棉甲只是为了给官兵保暖,同时起到保护作用。一百年后,明朝取代了元朝。明朝初期,盔甲、皮革和棉花几乎同时使用。对于江南、西南、岭南的驻军来说,是真正的铠甲大伤脑筋。

由于重量的原因,棉甲的防护力不如铁甲。那就是科技的发展。元明交替时期,火器大发展。大炮、器皿和其他设备开始出现。欧洲各国的骑士曾经都有全套盔甲,防护非常好。但面对枪械,坚固的城堡和坚硬的盔甲都变得不堪一击。既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那就尽量减轻官兵的负担吧。在西方国家,类似的制服在现代开始出现,主要用来代替传统的盔甲。

到明末,明军已经形成了以棉甲为主,甲、皮甲为辅的装备模式。17世纪初,清朝在东北崛起。一开始清军没有标准甲。在战斗过程中,清朝从朝鲜王国和明朝缴获了大量盔甲。对于棉甲,清朝的高官们非常认可。清军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将棉甲浸泡在水中,防护效果更好。于是,棉甲开始在清军中广泛流传。

虽然棉甲有很好的防御能力,但清军在火器面前还是伤亡惨重。清朝入关后,棉甲逐渐成为清朝主力军队的标准盔甲,颜色各异,装饰各异。从真甲到棉甲,其实就是科技的变化导致的观念变化。棉甲的成本比铁甲低,但不便宜。所以,不是所有的大清官兵都有棉甲。大量绿营部队没有棉甲,只有长袍马甲。尤其是南方的驻军,基本上不使用棉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五柳大将军
2021-07-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80
展开全部
清代前期冷兵器为主+简单热兵器的作战,用的是棉夹金属的铠甲,防护力很高。清代中后期的战斗,从乾隆十全武功开始,火器的比例越来越高,啥铠甲都不行啦,反而因为太重影响战场机动,索性就不要铠甲了(同时期的欧洲也开始开始淘汰板甲了,只有一下肉搏为主的骑兵穿这半身胸甲),那种没有金属片的棉甲基本是作为军大衣使用的,就是保证阅兵的军容,或者冬天保暖防风,实战用不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掣断珍珠索
2021-06-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2
展开全部
八旗军甲是棉铁混合材质的混合甲,外面是浸水用大量棉花反复压实的棉片,里面全身内衬铁片,光是棉甲就比较重,整个军甲重达40斤,能够防御火器子弹、弹丸,弹片,原理是子弹打在棉片上会勾起纤维,再打在铁片上能够缓冲冲击力,保护八旗兵丁在受重伤的情况下可能只受轻伤,如果打在同质量的纯铁甲上,只会有局部受力,轻易被击穿,在同时期的欧洲因为欧洲铁甲面对火器根本就无用,铁甲又不适合开枪,直接舍弃了护甲的保护,穿棉质服装直接上战场,清代八旗甲是现代防弹衣的原型,集灵便性,防御性于一身,是历史上设计极为出色的铠甲之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王禄556678
活跃答主

2021-06-27 · 人力资源经理
王禄556678
采纳数:387 获赞数:389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金属铠甲对于火的防护性能并不是很好,而且一些连接处的防御能力也不是很好,制作起来也是比较麻烦的,棉甲的话价格低廉,行动也是非常方便的,还是可以御寒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