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容易紧张是不是有什么病

 我来答
勾音Hl

2020-12-04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406万
展开全部
身体僵硬,容易焦虑,无法放松

你可能陷入了一种弥漫性的紧张状态

不知道你是不是个容易紧张的人?

容易紧张可能会被我们意识到,有可能并不会被我们意识到。

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出现在这些时候:

见陌生人

刚入职

考试

在公共场合

当众发言

有压力失眠的时候

工作没完成的时候

…….

在这些时刻,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很紧张,因为往往此时紧张有明显的反应:心跳加速,或者出汗,脸红,颤抖,声音变小,没有底气等等。

但还有一些时刻,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紧张,但却身体紧绷,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这些时刻常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或者独处里。

这样的紧张像一种弥漫性的背景,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调。

或许有时我们也会说:

某某,她就是一个容易想的多,不放松的人。

某某,她就是一个焦虑型的人。

某某,她就是比较多愁善感,一有点事就睡不好觉。

其实,比起那些显著的紧张,这种弥漫性的作为日常生活基调的紧张,对人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因为它引不起人的重视,更多被当成一种性格特征忽略掉,或者当事人根本意识不到他自己是个容易紧张的人,除非有专家提醒他:你的肌肉很僵硬,你其实一直不放松。

所以,这种被忽视的隐性紧张,难被发现和纠正,但却让我们战战兢兢,无法放松地施展自己,享受生活的快乐。

02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紧张?

紧张有一小部分原因是跟人先天的气质类型有关,也就是跟天生的神经类型有关。

比如抑郁气质类型的人,神经类型为弱型、不平衡型,所以当有刺激过来时,这样的人神经的调节能力偏弱,抗刺激的能力也弱。

为了避免刺激对自己造成过强的冲击力,这种人会发展出对应地保护自己的方式,容易敏感,草木皆兵,所以会更加容易紧张。

但除了先天的差异外,更多的紧张可能是后天造成的。

我们来看看,紧张的人都经历过怎样的早年生长环境?

1)互相攻击的家庭氛围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有一种不幸的家庭就是互相攻击型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里,家庭成员养成了一种互相找对方的缺点、互相找对方的茬,以获取自身存在力量的奇葩相处方式。

首先可能是夫妻间的相互贬低与找缺点,相互攻击,互相不满,彼此做彼此的差评师,从来不夸奖对方。

后来有了孩子,这种模式蔓延到和孩子的相处里。

也有可能,在这种家庭里,夫妻间不存在相互贬低,但孩子是被贬低攻击的对象。言语的暴力像剑一样四处乱射,让人时刻心惊胆战。

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人很难放松,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触碰到了某个地雷,或者从哪里爆炸了一个炮仗,所以得时刻处于警觉状态。

有很多的小孩从小可能就处于神经衰弱、头痛紧张的状态,去找医生看,也检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建议有这种症状的小孩的家长观察一下你们给小孩构建的环境,是不是一个放松的环境,孩子能够自由自在的释放天性吗?

很有可能小孩的紧张头痛,只是你们构建的过于紧张压抑的家庭环境的自然产物。

2)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父母

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父母本身无法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清晰的、可以掌控的信息源。

他们自己喜怒无常,情绪像过山车,甚至有的父母经常暴躁发怒,这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容易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里长大,必须时刻放哨,这是生物自动的本能。

所以这样长大的孩子总是提心吊胆,时刻保持警觉,自然容易紧张。

3) 要求超级多,规条比人重要的家庭

有的家庭佷奇怪,家里规矩超级多。

父母也不知道是为了追求有教养还是什么,总而言之,家里堆满了大大小小超级多的规条。

大到考试成绩,小到在沙发上坐着的姿势,如何喊人,应该穿什么鞋子,什么衣服,为什么把瓜子皮弄到了床上……..

但是对这样的父母了解多了,你会发现,这些父母本身就充满了强烈攻击性,规条不过是他们释放攻击性的一个借口。

这些父母通常有着严厉的超我,他们严肃、可怕,像警察一样一丝不苟地活在家庭的上方。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是压抑的,没法放松的。

人得时刻为规条活着,而不是自由轻松的活着。

这样的人长大了一般也容易有张严肃的脸。

严肃的人其实也是很不放松的。

因为要时刻保持正襟危坐,不然他们体内的教条就会攻击他们。

4)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缺乏安全感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早年有过分离创伤、可能是遭遇过霸陵、可能是父母离异、也可能是父母感情不合。

没有安全感的人,通常很难放松。

我曾经见过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每天睡几小时的觉,抽很多的烟。

可想而知,这样的日子,生活质量堪忧,其实是佷紧绷的状态。

但是当事人意识不到这不太正常。

5)自我评价过低的人

自我评价过低的人的紧张是比较显性的,因为这通常跟自卑等因素有关,总会觉得自己差,怕别人发现自己差,因此战战兢兢,不敢放松。

以上重点说的几种类型都是容易引起隐形紧张的成长环境,也就是说紧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并且被当事人认为是一种正常状态。
kaoyanyizhugo
2020-12-12 · TA获得超过408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12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5.6万
展开全部
精神紧张是每个人都出现过的情况,尤其是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非常大,生活节奏非常快,所以精神紧张的情况更常见了,但专家表示,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会破坏内分泌平衡,会导致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会加快等,这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出现。

一、一个人长期在刺激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会得什么病。

一个人长期在刺激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工作,首先是机体免疫力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感冒,过于紧张会造成心理压力,一旦精神崩溃后果将非常严重,另外,还会患脑血管堵塞性疾病,因此,要懂得自排解,自释放,才能确保身心安康。

二、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那些长期精神紧张、心情烦躁不安和焦虑抑郁者,如果再有吸烟的嗜好,而且应酬又多,还经常喝酒、喝浓茶、喝咖啡的话,那么,对肠胃的伤害就会更大了。

三、工作压力大,生存压力也不小,这是摆在面前的客观现实。尤其是自己创业和在私企工作的人,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常态,回到家里有时还要考虑工作,甚至是熬夜忙学习、赶进度。中医认为,人的压力过大,精神就紧张,就容易引起肝气郁结及紊乱,而肝气一旦失调就会影响脾胃功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脾不和,还会伴有失眠焦虑、心情烦躁和爱发脾气的症状出现。

四、假如压力没有减轻,心情没有放松,上述症状就容易经常出现。由此看来,长期精神紧张确实会引发胃病。

五、长期精神处于压抑或紧张状态下,会对人的睡眠和饮食产生影响,如产生失眠和食欲不振,如果这种紧绷感长时间得不到合理宣泄的话,有可以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建议多去户外走走,多运动,找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来缓解消除自己的精神压力,获得轻松感,人就自然放松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9303b3a
推荐于2017-12-16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3万
展开全部
那要视情况而定,大部分的人是心理障碍,属于条件性反射,比如曾经有过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
但是如果频率很高或者症状严重的话,建议你看看神经内科的医生。
如果楼主有这方面情况的话,建议自己发起主动性调节,当对这种情况司空见惯后,当然就见怪不怪了,没有心理阴影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快乐权御天下
2020-12-04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533万
展开全部
很容易紧张和激动。在恐惧症中是很常见。原因是过度劳累导致的精神压力或精神疲劳。它往往是情绪化的。出汗、腮红、心慌、胸闷等症状,经常反复发作。对于本病的治疗,一般要用心理调节和抗焦虑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对舍曲林有一定疗效。

如何克服紧张:
找一个空旷的地方,面对树木,无论你身后是否有人,随意拿出一篇文章,大声朗读,坚持一周。如果是学生,那么值班干部就是通过与同学一起工作来克服紧张情绪和消除紧张情绪的好方法。当你感到紧张和无法思考时,熟悉一些笑话并讲笑话。

你做什么会让你紧张,然后你会重复它,这样你就不会紧张,机械锻炼可以使人麻木,锻炼心理素质。有时很容易紧张,因为你不自信甚至自卑。然后你就可以找出让你感到自卑的原因。如果你克服它,你就可以克服它。如果你无法克服它,试着掩盖它。当你在舞台上时,尝试深呼吸,然后慢慢呼出呼吸,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过度紧张的危害:
过度的紧张会使人的行为紊乱,从而导致人们行为不规律,降低效率。因为人们过度紧张,会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并且会出现暂时的不平衡。在这个时候,人们将体验到难以自制的不安、兴奋和烦躁。因而一系列行为障碍失调。偶尔出现过度紧张可以及时调整而不会对人造成重大伤害,但持续的情绪压力对人体特别有害。有些人称持续的情绪压力是身体中的“定时炸弹”。因此长期情绪紧张对人体极为有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9-13
展开全部

其实也不算什么病,主要还是心理作用,要学着多接触人,多说话,多交际,慢慢会正常的。当然不是病,需要自己好好调整,多多锻炼,多和陌生人接触,多在人多的场合发言.是,应该是心理疾病!建议找心理医生!心理问题,就是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精神衰弱,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癔症等等,不过,你不用担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