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被后人称为“弱宋”,他真正“弱”的原因在哪里?
宋朝被后人称为“弱宋”,他真正“弱”的原因在哪里?
在历史上你知道宋朝被后人称为“弱宋”,他真正“弱”的原因在哪里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始皇帝北却匈奴,但草原上可不止一个匈奴,还有东胡、大月氏。当时的草原还没有实现内部自组织。汉武帝发动汉匈大战之前,大汉帝国已经休养生息70余年。隋唐之时,突厥已经分裂为东西突厥了。要么是自己有机会,要么是草原给机会,所以秦汉隋唐才会有作为。赵匡胤正是真正读懂了中国历史,并对兵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实现了军事将领统兵权,与中央通过枢密院所拥有调兵权的完全分离,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军事割据的可能性。提到宋代,“积贫积弱”、“弱宋”等名词几乎成了这个王朝的代名词。纵观宋代的历史,一个“弱”字足以概括宋代在对外政策上的表现。
其实很多农民起义的原因在于土地问题,当时土地就是老百姓们的性命,如果没有土地,他们就无法养活自己,就算是赋税重,只要有土地就有生计,但土地没了,那还怎么吃饭呢?在立国之初,北宋太祖赵匡胤就通过蹩脚的演技上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假戏真做的解除了底下几个最有实力将领的兵权,削弱了武将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为了避免新的军阀的产生,北宋统治者从源头抓起,有意识地用文官统御武将,将武将的地位大幅度压低。在北宋建国的时候,契丹大辽已经崛起了至少13年。而且,不是雄霸草原的崛起,而是入主中原的崛起。公元947年,契丹人饮马黄河、兵入开封,而且就在开封建国大辽。
所以当时宋朝解决的方案是靠工商业吃饭,很多人都说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宋朝诞生的,其实这的确是最初的萌芽。虽然方法不一定好,但的确解决了很多人的肚子问题。另外设立枢密院,采用三衙统兵体制,将兵权一分为三。枢密院管理全国军队的调动,而三衙长官称为殿帅,马帅,步帅,相互制约,都是平级,分别掌管全国的禁军,侍卫马、步军司还有名义上管辖各地的厢军,但也只有驻地管理权,但没有跨区域行动权,没有枢密院命令私自行军等同叛乱。赵光义既不仁义也不短命,所以把吴越和北汉都给灭了。然后呢?大宋皇帝也有野心,不说开创一个巅峰帝国,但怎么也要对标秦汉隋唐吧?这种弱势主要体现在北宋时期对北方辽夏金等各个政权以金钱买和平的策略,极致的体现就是北、南两宋以极其耻辱的方式灭国。
“重文教,抑武事”基本国策的推行,重视科举制度,极大地扩大了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道路。中举后的优厚俸禄,也极大地吸引着大宋的文人们。这确实培养出一批名臣,但良莠不齐。文人相轻的陋习在宋代相当盛行。自从宋太宗对辽战争失败后,宋代的君主们一代不如一代,更加懦弱无能。继太宗后上台的真宗,听到辽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后,惊惶失措,在寇准的极力鼓励下,才勉强亲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个不用说了。成吉思汗之后,是窝阔台大汗;窝阔台之后,是贵由大汗。唐末以来,先是沙陀人称雄山西,再是契丹人跨过长城、甚至一度饮马黄河,后是女真人投鞭淮河、甚至一度冲破长江,最后则是蒙古人打遍整个欧亚大陆。中间还不算党项人来了一个爆发式崛起。两宋就没有出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