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作业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倪司城诗序刘大槐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倪司城诗序 刘大槐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 。其齿长于余十有馀岁,而与余同学为古文。余间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谀之言,其刻求手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狱,必不稍留馀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少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颣 ① 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吾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则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 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 。今春余将之武昌,道过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趋,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馀篇。其锓板 ② 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掩。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而司城固不可问矣。(有删改)   【注】①疵颣(lèi):缺点。②锓板:刻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卒不获一 售 以终其身——售:考中 B.余 间 出文相质——间:间或 C.不以余之争而少为宽 假 ——假:借助 D.而司城 固 不可问矣——固:本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明倪司城是“古之所谓益友者”的一组是( ) ①而与余同学为古文 ②而未尝有面谀之言 ③如酷吏之治狱 ④苟有作,必出使视之 ⑤不以余之争而少为宽假 ⑥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倪司城少年成名,而仕途艰辛。雍正初年曾经担任过中书令并且出使过四川,又治理过洋县和南郑县,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去世。 B.倪司城壮年遍游黔、蜀一带,路途崎岖,行程万里。他的诗风之所以雄奇奔放,既因为诗中寄寓着他壮志未酬的感慨,也与这段经历有关。 C.倪司城回到家乡后,作者前往武昌时顺路探望他,见到他年已七十,依然意气慷慨激昂,平时奋发奔放的气概,还隐约可以看到。 D.倪司城晚年一贫如洗,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诗文刻印成书而流传下来。作者准备和各地朋友一同努力,但是不知能否成功,隐约流露出惆怅和忧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
 我来答
犯哥xjwhvg
2013-04-15 · TA获得超过69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2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52万
展开全部
1.C
2.B
3.D
4.(1)司城对于书,没有不读的,而尤其认真读过圣人的经书,他读书时定要探究到那书所讲道理的本源才停止。
  (2)庚午年间,司城有一次到京城,我和他相聚才几日,他便惆怅地辞别离去,倏忽间又过去了四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