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诸葛我评说的作文 600字

匿名用户
2013-09-15
展开全部
评诸葛亮的五大失误

都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可惜智者千虑,总有一失,本人自认对诸葛亮有所了解,姑且分析一下他生前的几个主要失误。(其实历史上的武侯诸葛远没有小说那般神奇,谁叫《三国演义》那么深入民心呢,所以我在这讨论的也是以小说的事迹为准。)

5、任由刘备独自一人前去讨伐东吴,致使刘皇叔败于陆逊之手,导致属国开始走向衰落。

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之后,张飞也因伤心过度而死于非命。曾经往日的誓言此时不停地回荡在刘备的耳边——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日死。当然,刘备不会因此誓言就去送死,但他内心的悲愤和仇恨衍生应该可以理解,所以就有了他不顾众人的劝说一意孤行地前去讨伐东吴一事。作为刘备的智囊,诸葛亮当然想阻止刘备,但他知道以前对他言听计从的刘备这次不会答应,所以他最后还是让刘备去了,并且点了马良作为刘备的军师。平心而论,诸葛亮没点错人,马良确实是一个军事奇才,对付陆逊也肯定不会处于下风,可诸葛亮千算万算,他算漏了马良的资历和威信,刘备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又怎么会听任一位当时还不算有名的臣子之言呢?再加上,刘备大军一路过关斩将,正是威风自得时,更加不会将刚出道的陆逊放在眼里,所以,就有了火烧连营一幕。

可以说,刘备战死,罪在于诸葛亮。如果当初诸葛亮能与刘备一同前往,虽不说肯定能歼灭东吴,至少也能大挫其锐气,更加不会出现马良修书一封叫诸葛亮劝说刘备改变扎营地点的这种荒唐事。

但你可能会说,诸葛亮要留在蜀国守住大本营,以抗魏国,缓解刘备的后顾之忧。这不是没有道理,但比较而言,前方更加需要诸葛亮,更何况蜀国当时文有法正、蒋碗,武有赵云、魏延,再加上城墙和蜀道天险,魏军想前来攻打,谈何容易?

试想一下,若当时诸葛亮随刘备去了,刘备就不会死得那么早,那么也就不会发生后面诸葛亮七出祁山之时屡次因为后方供应不足而班师回朝的事情了。

4、育子不力,致使蜀国后期无大将。

诸葛亮在三国后期一心专著于恢复汉室、统一中原,常年发动战事,导致国库空虚,人才调零。而最大的过失便是忽略了自己子嗣的教育。

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据记载都是有天赋之人,其才智虽不及其父,在当时也算是鹤立鸡群(诸葛亮和老婆黄月英都是聪明绝顶之人,生出的后代当然不会差)。可惜诸葛亮一心灭魏,专著于朝政,而忽视了子女的教育,白白浪费了一块蹼玉(宁愿倾心培养姜维也不愿带自己的儿子出去打一场仗)。虽然后来诸葛瞻、诸葛尚都领兵抗敌,但其谋略却远逊于魏军的邓艾和钟会之辈,被打的落花流水。而反观诸葛亮的宿敌——司马懿,他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司马懿几乎每次出兵都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事实也证明,司马昭和司马师基本继承了父亲的绝学,并且后来为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唯一还值得安慰的是,诸葛瞻、诸葛尚基本遗传了诸葛亮的风骨——中心不二、宁死不屈。

3、七出祁山之时事事具细,致使自身过于劳累,英年早逝。

在五丈原之战时,司马懿据探子汇报得知诸葛亮的生活状况时,就曾断定他命不久矣。果然,没过几天,诸葛亮就归西了。诸葛亮死时才54岁,要不是因为他事事必管、操劳成疾,也不会如此。那么诸葛亮究竟操劳到什么程度呢?三更而睡,五更而起,上至军务粮草,下至厨房杂务,他都一手包办,人毕竟是肉长的,如此操劳,身体又怎能忍受?任你再点多少盏“续命灯”也无济于事。毛主席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司马懿在他活着的时候斗不过他,莫非他死后还斗不赢他吗?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司马懿比诸葛亮高明的多。

2、错用马谡。

刘备临死前曾对诸葛亮说:“吾观马谡此人,言过其实,必不可大用。”可诸葛亮偏不信邪,任马谡镇守街亭,致使痛失好局,错过了灭魏的一次最好机会。

马谡此人还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但就是太过于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这一点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决定给马谡一次机会,给他机会本来亦无不可,但头次带兵就让他镇守要地实在是大错特错。其实马谡还算一个可造之才,可惜冥冥中自有命数,刘备死前谁也不说,就说他,搞的对他欣赏至极的诸葛亮始终不敢放手去培养他,去让他在战场上实践一番,若诸葛亮能一早就按照自己的意愿有意识对马谡进行培养,可能马谡的成就要胜过姜维;另一方面,若诸葛亮能一直奉信刘备之言,始终不给马谡机会,魏国可能就一战而得了。正是由于诸葛亮的犹豫不决,才造成了挥泪战马谡的悲剧。可叹、可叹!

1、愚忠!没有取代阿斗为王。

上面说了那么多,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诸葛亮一直太迂腐,没有叛逆之心,赢得了历史美名却让自己遗憾终生。

刘备死后,蜀国没有乱,为什么?因为有诸葛亮!无论是文官武将黎民百姓,他们都知道,诸葛亮才是属国昌盛的关键,而不是刘备,只要诸葛亮在,他们就没有理由担心什么。由此可见诸葛亮在蜀国地位之高。可是当初刘备三顾茅庐的礼遇还历历在目,孔子先师的教诲还萦绕心中,这让诸葛亮怎样也狠不下心来将“扶不起”的阿斗废掉而自立为王。尤其是刘备死前还叮嘱他可以取代阿斗,面对先王的大仁大义,诸葛亮更是没有了篡位之心。可以说刘备这一招用得很绝,他就抓住了诸葛亮的命门,将他收于鼓掌之间(更绝的地方在于他还是只对诸葛亮一个人说,谁也没听见,诸葛亮就更不敢造反了)。刘备的驾驭之术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难怪诸葛亮对他死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