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虚词焉作为名词的用法
1.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2.通“颜”(yán)。
额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文言文虚词焉作为代词的用法
1.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又如:心不在焉
3.哪里或那里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什么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5.怎么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6.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
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文言文虚词焉作为副词的用法
1.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于是,就,乃,则。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3.又如:焉始乘舟
4.于是。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文言文虚词焉作为助词的用法
1.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2.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3.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4.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5.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6.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