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特别节俭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会深入骨髓,伴随我们的一生。
他出生在一个地道农民家庭,从小就体会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和从土里挣钱的不易。父母也都是非常不舍得花钱的人,生活特别简朴,因此“勤俭节约”的观念从小就深入了他的内心。
从他记事起,基本上没买过什么新衣服。除了买学习用品,他几乎没花过什么钱,当然他也没有零花钱。看到其他同学吃零食或者玩玩具,他只能压制着自己的欲望,慢慢地让这一切都成为身外之物,与他无关。他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从不要钱乱买东西。
上大学了,他可以自由支配一些钱了,但钱父母给的,他从不乱花。去食堂吃饭总是买最便宜的饭菜,同学出去聚餐,他也总是借故不去。心里盘算着出去吃一顿饭的钱,在学校食堂可以吃一周了。他深知父母挣钱不易,多花一分都会有负罪感。有的同学说他太节俭,他因此也很自卑,后来吃饭做事就一个人去,为了不让同学看见。
工作了,可以自己挣钱了。但节俭似乎已经成了习惯,无法改变。每次花钱都会反复斟酌这钱花得有没有必要,花得值不值,是不是性价比最高。性价比是他花钱首要的考虑因素。
去超市买一瓶饮料,他会反复比较各个品牌各种包装,哪一个最实惠,生怕多花一分冤枉钱。超市里的打折优惠商品总是他的最爱,他会因为被多收了一毛钱跟收银员争得面红耳赤。
有个段子就是说他的,他偶尔出去吃一顿饭,点菜的时候他总是在心里盘算着,点了几个菜了,花了多少钱了。后来他涨工资了,再出去吃饭时,他终于不用在心里盘算着花了多少钱了––他买了个计算器。
他不喜欢应酬,因为应酬总要花钱,看着别人花钱“大手大脚”的样子,他看不惯,心里也难受。跟同事一起出去吃饭,他肯定不是抢着付账的人,生怕他先付了钱后来没有人跟他均摊,独自买单。慢慢地大家出去吃饭也不叫他了。
他穿的衣服很便宜,也很土气,他自卑地不敢去追求喜欢的姑娘。别人给他介绍对象,他舍不得送礼物,吃饭时即使走上两个街区也要挑最便宜的饭馆,就怕最后谈不成,花钱打了水漂儿。最后,人家自然离他而去。
后来收入增加了,但节俭的习惯却没什么变化。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他几乎不多花一分钱。他固守着自己银行卡上缓慢增长的数字,心里有莫大的满足。
他没有去过游戏厅,打电子游戏浪费钱;他没去过电影院,不如在家里看电视省钱;他没有出去旅游过,他认为那是花钱买罪受;他没去过商场买衣服,他觉得那些衣服价格后面都多一个零。他过得很自律,当然生活得也很无趣。过度的节俭限制了他的眼界和经历。
对金钱原生的缺乏扭曲了他的价值观,挣钱不易,花钱更难。他把自己禁锢在一个自我的世界里,坚守着从小就养成的节俭的观念,没有改变,也没有自身的发展,当然也看不到外面的精彩。
钱固然非常重要,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千世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性价比来衡量。过分看重节俭,就活成了金钱的奴隶,体会不到生活的快乐和人情交往的温暖。
我们常常讨论孩子应该富养还是穷养,作为父母,我们虽然不应该给孩子提供纸醉金迷不劳而获的奢华生活,当然也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和对需求的过度压制。那种从小在心里形成的金钱和物质的严重匮乏感,会让他们的自卑和花钱的负罪感伴随终生,并且长大后变得对金钱和物质的极度贪婪和疯狂占有。
他在节俭中活着,他守住了节俭,却失去了整个世界。
他出生在一个地道农民家庭,从小就体会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和从土里挣钱的不易。父母也都是非常不舍得花钱的人,生活特别简朴,因此“勤俭节约”的观念从小就深入了他的内心。
从他记事起,基本上没买过什么新衣服。除了买学习用品,他几乎没花过什么钱,当然他也没有零花钱。看到其他同学吃零食或者玩玩具,他只能压制着自己的欲望,慢慢地让这一切都成为身外之物,与他无关。他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从不要钱乱买东西。
上大学了,他可以自由支配一些钱了,但钱父母给的,他从不乱花。去食堂吃饭总是买最便宜的饭菜,同学出去聚餐,他也总是借故不去。心里盘算着出去吃一顿饭的钱,在学校食堂可以吃一周了。他深知父母挣钱不易,多花一分都会有负罪感。有的同学说他太节俭,他因此也很自卑,后来吃饭做事就一个人去,为了不让同学看见。
工作了,可以自己挣钱了。但节俭似乎已经成了习惯,无法改变。每次花钱都会反复斟酌这钱花得有没有必要,花得值不值,是不是性价比最高。性价比是他花钱首要的考虑因素。
去超市买一瓶饮料,他会反复比较各个品牌各种包装,哪一个最实惠,生怕多花一分冤枉钱。超市里的打折优惠商品总是他的最爱,他会因为被多收了一毛钱跟收银员争得面红耳赤。
有个段子就是说他的,他偶尔出去吃一顿饭,点菜的时候他总是在心里盘算着,点了几个菜了,花了多少钱了。后来他涨工资了,再出去吃饭时,他终于不用在心里盘算着花了多少钱了––他买了个计算器。
他不喜欢应酬,因为应酬总要花钱,看着别人花钱“大手大脚”的样子,他看不惯,心里也难受。跟同事一起出去吃饭,他肯定不是抢着付账的人,生怕他先付了钱后来没有人跟他均摊,独自买单。慢慢地大家出去吃饭也不叫他了。
他穿的衣服很便宜,也很土气,他自卑地不敢去追求喜欢的姑娘。别人给他介绍对象,他舍不得送礼物,吃饭时即使走上两个街区也要挑最便宜的饭馆,就怕最后谈不成,花钱打了水漂儿。最后,人家自然离他而去。
后来收入增加了,但节俭的习惯却没什么变化。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他几乎不多花一分钱。他固守着自己银行卡上缓慢增长的数字,心里有莫大的满足。
他没有去过游戏厅,打电子游戏浪费钱;他没去过电影院,不如在家里看电视省钱;他没有出去旅游过,他认为那是花钱买罪受;他没去过商场买衣服,他觉得那些衣服价格后面都多一个零。他过得很自律,当然生活得也很无趣。过度的节俭限制了他的眼界和经历。
对金钱原生的缺乏扭曲了他的价值观,挣钱不易,花钱更难。他把自己禁锢在一个自我的世界里,坚守着从小就养成的节俭的观念,没有改变,也没有自身的发展,当然也看不到外面的精彩。
钱固然非常重要,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千世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性价比来衡量。过分看重节俭,就活成了金钱的奴隶,体会不到生活的快乐和人情交往的温暖。
我们常常讨论孩子应该富养还是穷养,作为父母,我们虽然不应该给孩子提供纸醉金迷不劳而获的奢华生活,当然也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和对需求的过度压制。那种从小在心里形成的金钱和物质的严重匮乏感,会让他们的自卑和花钱的负罪感伴随终生,并且长大后变得对金钱和物质的极度贪婪和疯狂占有。
他在节俭中活着,他守住了节俭,却失去了整个世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