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7-28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04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0.4万
展开全部

  导语:阅读理解的困难之一,主要表现为对文章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二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需要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审题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 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 是带着问题阅读, 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 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答题

  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2、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 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 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3、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 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 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 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 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 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4、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5、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一、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议论文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人、事、物或某些现象表明态度,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这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叫议论文,也叫论说文。这种文体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报纸杂志中的社论、评论、杂感等,还有生活中的演讲、辩论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还是两者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种基本形式。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那么,怎样阅读议论文呢?

   一、找准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 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记叙文阅读

  (1)在命题材料的选择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重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切。

  (2)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的份额最大。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阅读的“半壁江山”。

  (3)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在2004年复习记叙文阅读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记叙文的要求、人称和顺序;分析对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总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运用能力,概括表达能力,质疑思辨能力。

  考点简析:

  议论文阅读,就内容而言,考查的重点是把握中心论点,明确文中使用的论据及其作用;就形式而言,考查的重点是议论的结构层次分析。在议论文阅读中,把握中心论点是第一要务,这是读懂全文的关键,因此能否迅速而准确的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的成败。

  对论证的考查,除了作结构层次分析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论点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种测试,由于抽象,还由于思维强度大,是一个难点。这需要平时就加强思维训练,考前集中强化训练也很有必要。其中,对概括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要归纳全文中心,要概括段意;要分析段与段的联系,也需要概括段意。就是为了明确句与句之间有何联系,句子长了不好把握,也需要概括句意。

  纵观近年来议论文阅读,命题的趋势是:

  选材以课外为主,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能整体感知其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其基本思路,领会语言表达效果,并能进行概括和表述;在此基础上,能创造性阅读,完成开放性的题目。

  说明文阅读

  (1)把课文当作“例子”,采用课外的、具有陌生感的说明文来进行测试,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保证试题有较高的效度。

  (2)说明文的范围是很广的,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命题,都不应该有所偏废。同时适当加强一下社会科学类的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测试的目标就是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说明中心的理解、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等。由于任何知识的介绍都离不开概念,而介绍高科技知识的文章中新概念又特别多,所以,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是解答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一个关键。

  阅读说明文的羁绊态度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第一,你得博闻广志,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你看到的文章。

   第二,技巧啊,有一个技巧就是——可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的,就用原文回答;或者用跟原文意思相近的句子回答。 所以得注意前后文的联系,这段提到的这个问题也许答案就在下一段。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在试题中找答案,比如有时候会有这样的选择题——“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认真看选项,有助于你理解文章。

  关于"联系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对什么什么问题的看法"以及"解释一下这个句子的含义"等题型应该怎样答?

  这里所谓的认识就可以从原文的中心句或者“以下关于本文的几个说法,哪个是错误/正确的?”的选项里找答案了。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话,把套话说完了,可以再写一点自己的见解。

  句子的含义也可以从上下文找跟该句有关的内容,这样有助于你理解这个句子,因为要你解释的句子一般是关键句,肯定要联系上下文,不能脱离文章来回答。先可以大致解释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回答该句在文中的内涵或者作用(比如说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启下之类)

  格式可以参考你做过的题的参考答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