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很多公司制定了宏观的战略规划却并没有实现战略的落地?为什么用高级的考勤机和监视器也不能让员工效率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管理活动不是经营导向的,而是控制导向的、老板导向的、规范导向的。经营思维的本质就是客户思维、市场思维和价值思维,这才是企业必须思考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哪个更重要的知识,欢迎阅读。
1、传统价值链的变异
一门生意脱离不了供应链、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物流、服务等环节。在价值链中,这些“主流程”上的各个环节相应设置了若干部门,定位为经营职能的部门。
当然,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加顺畅,一定要确保人、财两类资源能够有效流转,于是,人力、财务、行政、法务等职能部门相应设立,这些部门与经营的主流程无关,是定位为后勤职能的部门。
在负责经营的部门中,销售是由市场来直接反馈绩效。而后勤职能部门的绩效都是产生在企业内部,难以由市场来定义,只能由领导来定义。这样一来,内部就不可能被市场所驱动,而是只能被领导所驱动。但是,领导和员工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员工总能找机会偷懒、报喜不报忧。这就是传统价值链的特点,大领导被多重汇报层级隔绝,根本没有办法识别出市场的需求。即使识别出来了,也很难驱动企业内部灵活协作,因为大家在明确的职责分工和KPI主义中已经被僵化住了。反映在现实中,就是创新人人都说好,好了之后人人都不动。
但市场始终会倒逼组织模式的改变,进而重塑价值链。于是,现在出现两类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主流程后端的部门开始被推到前台,要求和销售一同“并联”。比如中兴,让与用户需求相关的角色都进入到项目小组中,做出成绩再一起分享,做不出成绩大家都没有。打穿了部门墙,这实际上就是形成了当下流行的“合伙人”的状态。
第二个趋势是,要实现并联,必须要对于“人”和“财”这两类资源有很好的“经营思路”,要实现一种市场化的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负责后勤的职能部门,实际上成为了“平台的经营者”。他们的经营能力,决定了平台活跃不活跃,他们也因此被绑定到了经营效果上。
2、经营or管理?
当企业转型为平台,这对于以“后勤”定位的职能部门来说绝对是挑战,尤其对于人力资源部。传统科层制组织的主要维度是“财”,“人”和其他资源是围绕着“财”走的,而新型平台组织的主要维度是“人”,“财”和其他资源是围绕着“人”走的,“人”不能被盘活,组织就不可能被盘活。
职能部门应该如何转型呢?人力资源部又应该如何转型呢?答案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职能属性,从“管理思维”转移到“经营思维”。
什么是管理思维?
管理是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制定一定的目标,而后组织资源,再用领导来牵引,用控制来纠偏。所以,管理关注的是职能模块的几个动作有没有完成,因为,这几个动作是可以推动企业走向最终绩效目标的。因此,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各个职能模块都应该被分配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支撑了企业的绩效。
在工业经济时代,这种关联性很强,强到无法去质疑。正是基于这种逻辑,传统的价值链和科层制逻辑中,各个职能模块各司其职,员工是不需要承担经营风险和责任的,只需要完成管理规定的工作即可。那么,传统里基于MBO(目标管理)和KPI(指标考核)的绩效考核的模式自然可以达到要求。
什么是经营思维?
经营就是把资源低价买进来,投入到附加价值的过程,变成产品或服务,再用高价卖出去。当然,一般来说很难通过单纯低买高卖的模式将单独的资源变现。所以,附加价值的过程就非常重要,企业需要把不同的资源组合到一起,形成终端产品或服务。
如何将资源注入就大有学问,因为这个过程不是朴素相加的。这就好比,五个全明星的篮球队员组成的阵容不一定能够获得高绩效。因此,在变异后的平台组织中,并不需要你各司其职,不需要你完成规定动作,而是需要你交付经营结果。这个时候,传统的人力资源考核体系就不能衡量经营结果,就需要引入新的考核体系来量化经营结果。
从功能上看,以前后勤属性的职能部门是“控制”,现在职能部门是“支持”。但请注意,这绝对不是要职能部门退到后台,而是要求他们去“玩活”平台的`商业模式,他们会有更加强大的威力。
3、人力资源经营
在平台组织中,经营成为主题,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撬动经营的最佳杠杆。这就是我提倡要做人力资源经营的意义所在。那么,人力资源经营具体应该做哪几方面的事情呢
1人力资源的挑选
好用的人一个顶十个,不好用的人十个不如一个,还会浪费企业的资源成本和机会成本,甚至会产生人才不适用之后的重置成本。所以,千万不能降维使用人才,不行就是不行。这就给企业提出了挑战,企业的资源有限,如何能够获得最好的人才呢?这就意味着要建立开放的人力资源体系,不要求人才为你所有,但要求人才为你所用。
另外,机制上也可以更灵活一点,例如,海尔平台上孵化的小微家哇云,只有一个人(小微主)是海尔内部的,其他人全是行业内部过来的精英。他们投入的股权并不多,但换来的是真金白银的人才。有的时候,人才还必须要做出成绩才能拿到股权,这就是期股的操作模式。总之,企业要是用传统的模式去抢人才,基本上就是冷兵器的模式,把人看做经营的第一资源,自然会用各类经营的思维去把人才导入,这是热兵器的模式。
2人力资源的培养
这意味着企业如何为加入企业的原始人力资源附加更大的价值,把他们“盘活”,让他们具备更大的变现能力。人力资源有各个维度的特征,一般来说都不可能是十项全能。当他们作为创客开始参与企业经营,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失败都是因为自己的短板。另外,由于分工被打破,即使人力资源并不参与经营,也需要获得一种综合的能力。在这个方面,需要企业全力搭建出人力资源孵化的机制,聚集若干的培养资源,让人才能够接触到知识,能够快速成长。
3人力资源的风控和激励
一方面,要将经营风险下沉,让并联中的每个单元都背负经营业绩的指标,而且一定要做到过程中的控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要求控制过程中的每个动作,而是要在每个阶段都把经营的结果显示出来,并设置相应的对赌机制。否则,企业就变成了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各个模块经营的成败完全取决于领头人个人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设置公平且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当企业把各个职能模块变成经营体,就相当于平台和创客都投入了资源,一同启动一个项目。这里,如何设计分成机制就成为了关键,出资比例、占股比例、股份性质、支付优劣……都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2024-07-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