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哪些娱乐至死的现象?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娱乐至死”的现象有许多种,为博取大家眼球,拿别人的事说事。有种说话,越是亲近自己的人,往往是伤害自己最深的人。曾经的海誓山盟,守口如瓶,瞬间被暴露在大众面前,尤其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暗疤。
比如《吐槽大会》第一季第一期就因言语露骨、尺度过大而被下架,《奇葩说》也因话题过分敏感而遭到删减。窥私、猎奇、博眼球一度成为网络综艺出奇制胜的“法宝”,归根结底这也只不过是对娱乐精神的片面理解。
“重口味”热辣话题的确符合注意力经济的规律,能以最低的成本吸引用户,成功触及年轻人的“痒点”和“痛点”,成为网络剧最佳的上位方式,然而只注重对娱乐精神的发掘,为了眼球经济而不惜牺牲意义,放弃了对艺术的品味和对社会的责任,最终只能陷入娱乐至死的境地中。
千万不要丧失思考能力
被新媒体培养起来的“网生代”观众,在碎片化信息的轰炸、视听快感的裹挟、感性的放逐中,沉浸于新媒体所塑造出的媒介“幻觉”里,与理性越走越远。
若不假思索地继续沉浸,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只能沦为“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以及马尔库斯所言的“单向度的人”。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互联网时代下的“娱乐至死”【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