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其实是软弱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有句俗话叫“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大家都听过。
生活中也的确常见这样的人:
脸上总挂着一副与人和善的笑容,对谁都谦虚客气,礼数周到;别人请他做任何事,总是来者不拒,哪怕自己或家人吃了亏;
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好人,但却又没人真正尊重他。像发奖金、休年假这样的好事,总被排到最后,有时还被遗忘。但假期值班表上却常有他的名字。
这样的人是很显眼的。即便初到一个单位、公司,从别人对待他的态度,你就能迅速的从人群中辨认出来。
“太善良了,所以心就软,不忍心拒绝别人,自己就常被伤害,被辜负”。似乎善良的人注定软弱,注定处于被欺负的地位。
单位有位同事却不是如此。
平日里,她是最好相处的一个,每天都笑嘻嘻的,见谁都主动打招呼,停下来,聊上几句。若是有问题去请她帮忙,她从没有坐着听的时候,总是站起来,靠近点,耐心的听你讲话。
请她的事情,也几乎没有麻烦,总是能理解你的难处,能帮上的从不推脱。
她是大家都想遇到的好同事,也是老一辈眼中懂事的孩子。
她的男朋友是大学同学,在毕业后有大半年时间都没有找到工作。每次两人出去吃饭,都是同事付钱,时不时还要给男孩买衣服礼物,生活用品。
我们取笑她,她却说:恋人不就是应该同甘共苦嘛。
但后来,她把他甩了——她帮他介绍了好几个工作,结果,男孩不是嫌弃太累,就是嫌弃不体面,干不了多久就辞职。
女孩苦劝几次,无效。
“吃苦没什么,但一个不上进的人,不值得我留恋”,只用一句话,她就结束了三年的感情。
男孩在她楼下等了一晚上,她连看都不看。
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子,但却绝不软弱。
其实,善良与软弱本就是两码事,要不然,也就不需要有两个词把它们区分开来了。
善良的人做好事是出于本心,看到了就会做,而软弱的人做好事是别人来找,怕得罪人不得不做。
所以,善良的人常常主动帮助别人,软弱的人不会如此。如果别人不说,就算看到了也假装没看见,只希望别想起他,别去找他。
善良的人不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软弱的人却总是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
所以,善良的人很放松的与他人相处,软弱的人总恪守着世俗的礼节,生怕犯了错惹起别人不高兴。
善良源自人类与生俱来的同理心,其心理动力是爱;软弱则是成长经历中被伤害、被拒绝所产生的安全感缺失,其心理动力是恐惧。
所以,善良的人愿意亲近别人,软弱的人逃避人际交往。
善良的人愿意为他人付出,但也尊重自己的利益;软弱的人却习惯性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
所以,善良的人爱人如爱己,软弱的人贬低自己,又憎恨他人。
事实上,善良的人是绝不可能软弱的。
善良的人尊重公理、爱惜正义,怎么能允许自己违背做人的原则?怎么会用自己的委屈去给别人的不当索求铺路?
只是很多人却总是把自己的软弱当做善良。
或者说,善良的心他们是有的,但善良的能力却不具备。
因为,软弱只需要无条件放弃自己的利益,很容易。
善良却很难。
电影《失恋三十三天》里,海清扮演的玉兰得知丈夫有了情人,没去撕逼,没去掌呼小三,也没去老公单位找领导,只是送了一锅鸡汤,但没人觉得她软弱。
为何?因为她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她明白这只是丈夫犯的一个小错误,就像一台电冰箱出点小故障,修一下就好了,没必要退货,也没必要找厂家维权。
更重要的是,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丈夫不会因为“逃过一劫”而轻视她,而是会更加珍惜爱情,死心塌地的留在自己身边一辈子。
最最重要的是,她的这些判断都是正确的。
她的行为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审慎之举,是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同样是丈夫出轨,有的人也选择了原谅,便以为自己的“善良”也该赢得幸福。
可是,做出原谅的动机是什么?是对爱情的珍惜,还是失去感情的恐惧,或是,不想被别人笑话?
判断正确吗?这是他的偶尔失足,还是本性难移?他会因此感激你,还是更加放纵自己?
有的人可以原谅,有的人不可以原谅,其中没有标准,全凭自己把握。
如果不能做到像那位老妇人一样冷静、理性和智慧,就绝不可能为自己赢得幸福,只会为一长串更大的错误开了口子。它不配叫善良,只配叫软弱,夹杂一些愚蠢。
很多人所谓的善良,只是他对世界“一厢情愿”的错觉,幻想着用原谅、让步来“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他”,结果却常被现实狠狠地打耳光。
有人哭天抢地,认为生活辜负了他;有人因爱生恨,要狠狠报复这恶的世界;有人执迷不悟,以为是自己牺牲的还不够多…
光有一颗善良的心,除了感动自己什么用都没有,结果,只会让别人轻视你。每一次让步,都会让对方更张狂一步。
善良只能留给那些值得的人。
生活中也的确常见这样的人:
脸上总挂着一副与人和善的笑容,对谁都谦虚客气,礼数周到;别人请他做任何事,总是来者不拒,哪怕自己或家人吃了亏;
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好人,但却又没人真正尊重他。像发奖金、休年假这样的好事,总被排到最后,有时还被遗忘。但假期值班表上却常有他的名字。
这样的人是很显眼的。即便初到一个单位、公司,从别人对待他的态度,你就能迅速的从人群中辨认出来。
“太善良了,所以心就软,不忍心拒绝别人,自己就常被伤害,被辜负”。似乎善良的人注定软弱,注定处于被欺负的地位。
单位有位同事却不是如此。
平日里,她是最好相处的一个,每天都笑嘻嘻的,见谁都主动打招呼,停下来,聊上几句。若是有问题去请她帮忙,她从没有坐着听的时候,总是站起来,靠近点,耐心的听你讲话。
请她的事情,也几乎没有麻烦,总是能理解你的难处,能帮上的从不推脱。
她是大家都想遇到的好同事,也是老一辈眼中懂事的孩子。
她的男朋友是大学同学,在毕业后有大半年时间都没有找到工作。每次两人出去吃饭,都是同事付钱,时不时还要给男孩买衣服礼物,生活用品。
我们取笑她,她却说:恋人不就是应该同甘共苦嘛。
但后来,她把他甩了——她帮他介绍了好几个工作,结果,男孩不是嫌弃太累,就是嫌弃不体面,干不了多久就辞职。
女孩苦劝几次,无效。
“吃苦没什么,但一个不上进的人,不值得我留恋”,只用一句话,她就结束了三年的感情。
男孩在她楼下等了一晚上,她连看都不看。
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子,但却绝不软弱。
其实,善良与软弱本就是两码事,要不然,也就不需要有两个词把它们区分开来了。
善良的人做好事是出于本心,看到了就会做,而软弱的人做好事是别人来找,怕得罪人不得不做。
所以,善良的人常常主动帮助别人,软弱的人不会如此。如果别人不说,就算看到了也假装没看见,只希望别想起他,别去找他。
善良的人不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软弱的人却总是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
所以,善良的人很放松的与他人相处,软弱的人总恪守着世俗的礼节,生怕犯了错惹起别人不高兴。
善良源自人类与生俱来的同理心,其心理动力是爱;软弱则是成长经历中被伤害、被拒绝所产生的安全感缺失,其心理动力是恐惧。
所以,善良的人愿意亲近别人,软弱的人逃避人际交往。
善良的人愿意为他人付出,但也尊重自己的利益;软弱的人却习惯性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
所以,善良的人爱人如爱己,软弱的人贬低自己,又憎恨他人。
事实上,善良的人是绝不可能软弱的。
善良的人尊重公理、爱惜正义,怎么能允许自己违背做人的原则?怎么会用自己的委屈去给别人的不当索求铺路?
只是很多人却总是把自己的软弱当做善良。
或者说,善良的心他们是有的,但善良的能力却不具备。
因为,软弱只需要无条件放弃自己的利益,很容易。
善良却很难。
电影《失恋三十三天》里,海清扮演的玉兰得知丈夫有了情人,没去撕逼,没去掌呼小三,也没去老公单位找领导,只是送了一锅鸡汤,但没人觉得她软弱。
为何?因为她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她明白这只是丈夫犯的一个小错误,就像一台电冰箱出点小故障,修一下就好了,没必要退货,也没必要找厂家维权。
更重要的是,她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丈夫不会因为“逃过一劫”而轻视她,而是会更加珍惜爱情,死心塌地的留在自己身边一辈子。
最最重要的是,她的这些判断都是正确的。
她的行为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审慎之举,是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同样是丈夫出轨,有的人也选择了原谅,便以为自己的“善良”也该赢得幸福。
可是,做出原谅的动机是什么?是对爱情的珍惜,还是失去感情的恐惧,或是,不想被别人笑话?
判断正确吗?这是他的偶尔失足,还是本性难移?他会因此感激你,还是更加放纵自己?
有的人可以原谅,有的人不可以原谅,其中没有标准,全凭自己把握。
如果不能做到像那位老妇人一样冷静、理性和智慧,就绝不可能为自己赢得幸福,只会为一长串更大的错误开了口子。它不配叫善良,只配叫软弱,夹杂一些愚蠢。
很多人所谓的善良,只是他对世界“一厢情愿”的错觉,幻想着用原谅、让步来“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他”,结果却常被现实狠狠地打耳光。
有人哭天抢地,认为生活辜负了他;有人因爱生恨,要狠狠报复这恶的世界;有人执迷不悟,以为是自己牺牲的还不够多…
光有一颗善良的心,除了感动自己什么用都没有,结果,只会让别人轻视你。每一次让步,都会让对方更张狂一步。
善良只能留给那些值得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