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代码是多少?
2024-11-29 广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代码是1002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败圆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历史
原北京中医药大学
1956年,学校于北京市海运仓成立,隶属于原卫生部,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
1960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六十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为五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1971年7月至1977年11月,学校与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并,保留学院名称和建制。
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合并组搜枯仔建
2000年,学校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教育部。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中医药学校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6月,北京二七机车厂医院、北京通州区中医院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2017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5223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1.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4.64%,有博士生导师346名;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4人,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8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下设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国际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4个教学单位,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8所教学医院,设有12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世汪、法学5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针灸推拿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民族医药、中医五官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脑病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东方医院)、中医肝胆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全科医学、中医肺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血液病学、内经学、金匮要略、古汉语与医古文、中医脑病学(东方医院)、中医痹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周围血管病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中西医结合临床(东直门医院)、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中医神志病学、中医循证医学、中医体质学、中医药英语、中医国际传播学、中医药管理学、医药卫生法学、航天中医药学、航海中医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外科学、中医药管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人文学、中西医结合基础、护理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48个,其中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建有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和国家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2个研究院所。
2013-2017年,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标38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获得重大突破,2015年首次获得重点项目的资助,2016、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标2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标4项。
2017年,学校中标课题700项,横向课题96项,纵向课题60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6项、省部级课题46项、市级课题9项;获省部级奖项5项,学会奖项4项;SCI收录论文315篇,EI收录论文48篇,国际学术会议索引2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896篇,中文核心期刊被引频次9042次。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中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9年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在美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学校为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中医药学),被国家汉办正式批准建设“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北京)”。
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2012年,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医药孔子学院: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