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1、第一:陪伴和答疑。学习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家庭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幼年时期,陪着孩子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稳向上的学习环境,并且能对孩子的疑问进行及时的指导。
2、第二:审视和改正。陪伴的过程要多观察,多审视,不断地发现孩子行为上的缺点、学习上的不足,在孩子还没养成坏习惯之前,帮助改正。同时,也能发现自己作为家长的不足和缺点,及时改正,让孩子对你心服口服,并且引以为傲。
3、第三:习惯和目的。孩子的人生道路如何走,终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给不了孩子万贯家财,肆意挥霍的人生,但能尽我们所能给孩子相对优秀的独立品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孩子得以傍身的精神财富。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力,对学习的专注,对爱好和兴趣的专注。
扩展资料:
在教育孩子方面,学校有着计划性、学习性、组织性和群体性的特点,而家庭则有着随意性、生活性、血缘性和个别性的特点,它们以各自的优势共同作用于儿童的成长。
就像人走路需要两条腿一左一右、一前一后协调前行一样,家校互相弥补、合作,才能共育一代新人,这是我们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在教育上,就如再好的家庭无法代替学校一样,再好的学校也无法代替家庭。
这就决定了我们做家长要有自己独特的职责,那就是教孩子怎样做人,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而做好人则是一个立根基的大事。
打个比方,孩子一岁,家长帮助孩子穿衣吃饭,这是照顾。孩子三岁了,家长还帮助孩子穿衣吃饭,这是剥夺孩子成长的空间。
可能有家长会说,孩子才三岁,衣服根本穿不好,吃饭也弄得满桌多是。其实,做不好就对了。做不好不是不能做,做不好这件事,说明这件事孩子已开始尝试,做不好只是因为不熟练,很多的基本技能的学习是需要反复的机械训练的,你指望孩子一次做好一件事,本就要求过高了。
可能有家长又有疑问,这些事情孩子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何必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浪费时间呢?
真的是自然而然就会了吗?
“吃饭不会剥鸡蛋的博士”、“因毫无自理能力而被学校退学的高材生”这类社会新闻早已屡见不鲜。孩子成长的每个年龄段都是一个学习发展阶段,每个年龄段都是有自身的发展任务的,不要指望孩子在超出这个年龄段后自然而然地完成这件事。
那么类比到学习上,打个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的例子。很多家长喜欢纠错,检查完作业后直接给孩子指出哪几题不对,去改,孩子改完后再由家长去判断正确与否。在这场辅导中,家长成了一名只顾结果的判官,完全忽略了如何引导孩子去思考,家长的关注点成了题目,忘记了最应关注的孩子。
辅导孩子最应做的是了解孩子的思考过程,找出问题的根源,而非只看作业完成的对错。当家长看完孩子的作业,发现问题时,不要急于指出或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可以先问孩子做完是否检查,如果孩子检查过了依然没有发现问题,可以言语刺激一下孩子“可是我发现这些题目里有几点小问题,我要看看你能不能依靠自己发现呢?”这里会发生的可能情况太多了,最糟糕的一种是孩子什么都没发现,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稳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发火,平和一下语气,冷静地指着一道错题说“你把这道题的思考过程讲给我听一听”,如果孩子完全讲不出来,这是比较麻烦的,家长要一步一步去诱导。但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还是可以讲出一些内容的,家长只需抓住孩子在讲述过程中的思维疏漏,适时引导孩子就可以了。如果这场作业辅导家长是参与其中辅助的,最后不忘加一句“今天爸爸给你小小帮忙喽,下次你做完作业后自己仔细检查,挑战一下不要让爸爸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再加一句鼓励“但是今天的作业都是你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说明你完全有能力自己做好这件事,爸爸相信你。”
另外,父母陪孩子做作业,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时时刻刻被监督的紧迫感而失去学习的自由感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值得注意的是,父母陪孩子写作业,做出的指导和评价往往负面多于正面,甚至还会发脾气,随口做出“你怎么这么笨!”“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呢!”“上课你是怎么听的!”“这个题目这么简单!”等等的评价,而这些行为或者言语很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自卑感,失去自信。
聪明的家长该怎样陪伴孩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