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变法是对国家资本主义的一次尝试吗?
王安石的改革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改革,包括教育、人才选拔、军事、经济和财政。但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财政。王安石在位期间,北宋政权最突出的问题是入不敷出。为什么呢?三冗问题严重,所谓 "三冗 "就是冗兵、冗官、冗费的问题。所谓冗兵,就是部队多了要吃饭,但没有战斗力的人。往往征召农民起义军入伍,不仅增加了军费开支,而且使士兵缺乏荣誉感。因此,宋代战争中的国家军队是不可靠的,主要依靠私人组织的军队。这在北宋和南宋都是如此。当然,军队效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军队负责人没有调动和指挥权,将领经常更换,不了解部队,士兵也不了解将领,很难有强大的统一战斗力。造成 "冗兵 "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征兵与国防相结合的政策,导致老、弱、病、残士兵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中的许多人在60岁时退伍,但他们只能在20到30岁时退伍。其他年龄段的士兵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必须得到支持和扶持。
北宋的 "冗官 "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 "一职多官"。"一职多官 "导致了对几个人的管理。谁也说不清,但却相互抑制。这样既没有工作效率,又养了太多的冗官,财政支出无形中增加了。在宋朝的政治中,为了防止作弊,也就是增加监督,也就是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实在是太多了。此外,唐太宗在位后,扩大了科举的规模,每年有一千多人被录取为官。官员人数迅速增加,到仁宗时,已是 "国初十倍"。
冗费问题主要是由严重的冗官和冗兵问题引起的。多余的官员导致行政费用增加,多余的士兵导致工资增加。此外,每年还向辽国和西夏赠送许多钱币和物资。可以说,王安石改革的主要背景是基于财政和军事政治。因此,王安石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影响王安石思想的另一个历史背景是,当时商业发达,商业文化浓厚。因此,王安石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在寻找商业思维,这无形中增加了商业经济和货币经济的谈判筹码,但从根本上违背了农耕文化的思想。可以说,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中国文化的主线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在于自己的劳动、衣食。用钱的地方很少,几乎所有的生产都只是为了自给自足,而不是为了交换,至少是辅助性的,直到有了自给自足的剩余。
以下是对王安石的经济和金融改革措施的评价,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安石的改革。北京大学的赵靖先生认为,王安石改革的财经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促进农业,另一类是对待商业资本和商人。第一类是青苗法、免税法、方田税法和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与常平仓的方法相同,都是为了稳定粮价。绿化苗的方法是为了解决农民在收成不好的时候可以得到政府的帮助。每年春节后或秋收前,农民急需物资援助,按当时说法叫 "夏料"、"秋料"。在政府不作为的情况下,农民被迫向地主和高利贷者借钱,或在无法归还的情况下卖掉土地,变成佃户或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