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练笔”成就精彩妙文

 我来答
吃瓜小能手17
2022-07-01 · TA获得超过61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43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让“小练笔”成就精彩妙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让“小练笔”成就精彩妙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新课标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作文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训练中小练笔的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练笔正因其“小”的自由灵活,便于学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日常练习,但我们不能因其“小”就让它流于随便。毕竟小练笔,也有大文章,怎么布置又如何评价,才能使得学生的这一万字“不是原有水平的再呈现,而是在原有水平之上的不断提高”,这确实是个我们语文老师要认真钻研的问题,也正是我在文中与大家共同交流的问题。

  关键词: 练笔 自由灵活 布置 评价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相信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新课标要求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作文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对初中阶段学生作文训练的方式与数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学年上作文本的大作文固然重要,而零散在日常的小练笔,其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觑。而这一点,也许诸位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引起重视、合理安排或者是落实到位。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练笔自由灵活的特点、实践中写得随便、批得随便的现状以及自己摸索出的进行练笔训练的策略,谈谈小练笔里的大文章。

  一、“练笔”的特点:自由灵活

  作文往往被叫做“大作文”,“练笔”时常被我们称之为“小练笔”。这一“大”一“小”,不仅仅是指篇幅的长短,更是在写作内容、体裁、时间安排的随意度上有所不同。从这个方面来说,学生的“练笔”和文豪的“随笔”有异曲同工之妙。叶圣陶就曾经说过“随笔可以说毫无规模,三言两语也成,从一个大范围抽出小小的一片段来写也成,思想藤蔓一样蔓延开去,直到藤梢和根部都不收拢也成。至于题材,凡是实际生活以内的一切都可以充作随笔的题材。”

  “小”练笔的这个“小”字大概要表达的就是练笔自由灵活的特点。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拘囿,写作思路不受课堂训练左右。无论是在校园、家庭、街头;无论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还是撩拨心弦的细微点滴;无论是激动人心还是抑郁不平,都可以随笔记下。自由灵活的练笔,也更适合学生忙碌的学习、快节奏的生活状况和易被感染、跳跃性强的思维特点。

  二、“练笔”的现状:随随便便

  练笔的自由灵活有课堂作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也大概是因为它“小”,它“自由灵活”,学生在写作中,老师在批阅中又存在过于“随便”的现状。大作文总是给学生一种郑重其事的感觉,有指导、有讲评、有分数、有记录。无论学生的水平如何,人人下笔前,终归是要想一想再写一写的。而小练笔呢,作为语文老师,你一定在一篇没有特殊规定的练笔作业后,收到过草草百来字就应付上交的作业吧。笔者曾经在2个均是35人的班级里,做过一个小小的调查,约34%的同学选择“我有时不会认真完成练笔作业”。问卷里,请他们自己说说没有认真完成的理由。有的同学觉得这个不重要,有的同学说反正老师也不打分数,有的'人说练笔又不像其他作业有硬性要求,有的同学说这个写得好又不一定会读的。不难看出,如果学生在“随便”写练笔,那有可能是我们老师在“随便”布置、“随便”批改。

  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呢?觉得好几天学生没有写作文了,于是就布置练笔一篇;无暇细改,于是就给个“优、良、中、差“的等第;课堂时间紧张,于是就省略了讲评的环节;这样“匆匆”的一篇过去,又同样“匆匆”的一篇来了。一学年,一万字的数量也许是有的,但一万字的质量又在哪里呢?

  三、“练笔”的策略:大有文章

  富兰克林说,空袋子难以直立。学生的练笔能不能“直立”起来、丰富起来,就要看有没有生活装进去。校园里的栀子花飘香了,班级里的数学老师换了,昨天的公开课没人发言了,大家一起欢度最后一个“六一”了,这些“当下”“眼前”的事都是练笔的绝好素材。写一写身边的人、叙一叙近期的事、议一议目前的热点、绘一绘今天的晚霞。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布置练笔,给他们的写作一个“引子”,一个“由头”,相信他们不会无话可说。这个“引子”也要靠老师敏锐的观察、悉心的体会来发现。找到学生日常生活里兴趣点、兴奋点、易燃点,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启发他们诉诸于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语文老师要力求引导学生把点滴、细小、眼前的生活变成练笔的“活水”。期中考试以后,我曾经布置过一个小练笔《拿到试卷那一刻》,一个学生写道:不及格的成绩,刺痛了我的双眼,更刺痛了我的心。我的眼睛盯着成绩,却依稀看见了周围同学的笑脸,更是穿墙凿壁看见家中母亲不怒自威的眼光。无疑,这个同学把“生活”装进了练笔;无疑,这个练笔的确触到了他们内心敏感的地方。

  读一读、写一写,这二者向来关联。我们布置的日常练笔可以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让课堂内容延伸到练笔。这样的好处是确切的,课本里的经典或是文字、或是情感、或是表达方式必然有值得学生借鉴的。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来写景。在学完《敬业与乐业》以后,可以让学生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写几个例子。从“读别人的”到“写自己的”,这是搭了阶梯的飞跃。难怪苏轼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另外,课本中的经典也会激起孩子的内心波浪。《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一封信》学完后,我请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信进行交流,他们许多人都写得辞情恳切,表达了对朋友式的父母的期待。少年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引发学生对成长道路上“孤独”这种经历的回忆,写来娓娓动人。这样的练笔,就是让学生“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