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历史的故事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5-31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2万
展开全部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我在此整理了关于唐朝的历史小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唐朝的历史小故事一

  魏征乃唐太宗贞观期间的丞相,很多功绩也经常受太宗赏赐。有次,唐太宗要赏女人给魏征,还说好像什么都赏过,唯独女人没有赏过。魏征不敢要,说是要问过他家里的夫人。太宗气,天子赏臣子,如何不可?满朝文武哪个不是三妻四妾。魏征请求允许他回家问过夫人。数日后,太宗没有忘记此事,问魏征,魏征言夫人不同意,太宗不悦。

  太宗于是设宴,请近臣。席间请来魏征夫人,问:“朕赏赐魏征女人,你为何不准?”夫人说,“国事自然由他说了算,家事须得听我的”。太宗有气,又问,“天子赏赐臣子,是国事还是家事?”夫人无言,沉默后,坚定地说:“有她无我,有我无她!”太宗气甚,命人取来毒酒一杯,厉声道:“如此,请饮此毒酒。”夫人举手就取,一饮而尽。魏征着急,挡之不住,苦。

  太宗问:“夫人,你饮这毒酒,味道如何?”夫人稍定,答:“与我家醋味相似。”群臣皆大笑,太宗亦忍禁不住,高声道:“以后再遇此事,你就吃醋吧!”

  关于唐朝的历史小故事二

  在唐朝,写酒的诗人也很多,就比如杜甫曾经写过的《饮中八仙歌》,这就是在当时十分十分著名的诗篇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唐朝时期的酒文化。

  其实真的是丝毫不夸张的说,酒在当时可真的是被称为是最好的饮品了,不管是唐人的聚会,还是平时的一些闲聊,包括创作的一些灵感的发现,都是要喝酒的,在隋唐结束了南北朝几百年的纷乱的现象,渐渐的稳定下来的人们也便有了更多更多的理由去享受这一切。

  就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是去看唐朝人,有事没事就会“会须一饮三百杯”“莫厌狂歌酒百杯”,虽说这其中也一定是有一些夸张的成分在的,但是也其实是可以看出酒在唐朝真的是可以说是一个抒发感情,消愁的很多好的饮品。

  而且,唐朝的酒的度数也并不高,蒸馏酿酒法是在唐朝之后的宋元时期才发明的,所以,当时所酿的酒其实就是依靠酒曲然后再加上一些谷物的自然发酵才制成的,其实跟我们现代的黄酒是差不多的。

  当时的酒所采取的材料就是米,水,酒曲,然后根据一定的比例,然后装到一个大瓮中,密封好,等待发酵,发酵一般就是几天或者几个月不等,然后等时间差不多了,就撒上石灰。

  这样弄出来的酒,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浊,而浊酒,说的也就是这种酒,一般这样的酒,刚开始是有一点发绿的,包括我们也在很多的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发现,他们也常常会用绿来形容酒。

  那么,这种浊酒的口感是怎么样的呢?那就是甜,说到这里,你们一定会惊讶,因为我们现在喝的酒一般都是辣的,我们不是也常常可以看到古人的诗歌中都是用饧、饴来比喻酒吗。

  我们以上所说的这种浊酒也是我们平时在一些资料中最常见的酒,被描写最多的酒,也有一些比较高端一点的。

  这里所说的高端的酒就是白居易曾经说过的“世间好物黄醅酒”,就是将浊酒在加热一下,将那些微生物的发酵彻底结束,然后再过滤,这样出来的酒就会更加好一些。而在颜色方面,也就不再是绿色的了,就是黄色的了,这在唐朝也可以算是十分高档的了。

  关于唐朝的历史小故事三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为什么唐朝会爆发安史之乱呢?难道平平静静繁荣的唐朝不好吗,偏偏要来一场内乱,将国家亏空得不成样子,华而不实,这个原因,还得从唐太宗李世民说起。

  早在唐高祖李渊开辟唐王朝时,李世民就已经有了很多个猛将和谋士为他所用,一直为他保驾护航,也为李世民后来发动玄武门兵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幸亏是李世民有着一双看人特别准的眼睛,一众忠臣义士跟着李世民之后,哪怕确实是为大唐的根基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仍旧没有喧宾夺主的心思,兢兢业业守着为臣的本分,李世民也一心一意想做个贤明的好皇帝,一度避免战火纷纷,还百姓一片蓝天,毕竟君舟民水这个道理李世民深有体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有了谋臣大将们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根基逐步稳固,经济也在一步步上升,所有事都在走上坡路,朝好的一面努力发展着,贞观之治深得民心。

  李世民招贤纳士成了唐朝的表率,以至于后来武后当权时也有样学样,但是武则天在挑人用人方面显然没有李世民那么娴熟,也有着许多后顾之忧。像李世民时期为唐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谋臣大将,仿佛将朝堂当成了自家后花园一样,却忘了现在已经不是李世民的时代,所以遭到了武则天的忌惮,于是她想了个办法将唐朝以前的功臣都贬的贬,杀的杀,什么办法呢?就是任用酷吏,坐山观虎斗,看他们窝里反,虽然武则天这样做未免太残暴了点,但确实不失为巩固中央皇权的一个好方法。武则天权力成功拿到手了,但是面对百姓她并没有显示出自己残暴的一面,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无一不是为了黎民百姓着想,她的贞观遗风让唐朝的繁荣得以继续发展,将唐朝推到了一个盛世层面。

  因为李世民和武则天等人一心一意为了苍生社稷,所以唐朝一定是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唐玄宗李隆基对治国理政没有半点天资聪颖的成分在里面,反而对编舞谱曲有着极大的领悟力,但是作为李唐的子孙,尤其他还是一国之君,哪怕自己有再大的爱好,也得先把百姓安顿好,才能想自己的事,于是李隆基始终抱着一个谦逊的态度面对身边每一个人,也学着李世民的招贤纳士手法广征各路贤才,但是有功之臣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又来了个大清剿,所以李隆基在用人方面确实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李隆基这么孜孜不倦为了国家操劳,忠臣良将也纷至沓来。李隆基前承贞观基础,后创开元盛世。使得唐朝经济繁荣,国力昌盛,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难以想象这样的场面竟然是一个天性爱好舞曲的皇帝打造出来的。李隆基早年一直秉着做一个贤君的初衷,却忘了自己的爱好是诗词歌赋,编舞谱曲,看到国泰民安,战乱不再,李隆基也有点技痒,就生了想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念头。

  本来一切都很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李隆基遇到了正在跳舞的杨玉环,舞姿优美,惊为天人,不知道到底是被人迷倒了还是被舞迷倒了,总之杨玉环就成了李隆基势在必得的一个尤物。人总想追求美的事物,李隆基也不例外,但谁知道杨玉环进宫被封为贵妃之后,夜夜专宠,从此君王不早朝呢?可能是李隆基作为一个舞痴,在和杨玉环彻夜探讨舞学之精妙,两人相谈甚欢,况且如今天下太平,早朝或不早朝其实也没多大区别;还有可能就是李隆基逐渐沉迷在年轻貌美的杨玉环身上,看到年轻的她,似乎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不再暮气沉沉,所以一心全扑在佳人身上,早朝什么的自然也不重要。但具体原因,谁也不知道。可有一点却是摆在了明面上的,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带着杨家人在京中也如日中天,杨国忠作为丞相,更是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甚至开始左右李隆基的决定,外戚干政,杨国忠似乎有种野心时不时想要破壳而出。

  而另一边安禄山则镇守在地方上,对杨国忠攀着杨玉环的裙带关系把持朝政的行为十分不齿,而且杨国忠总是以各种理由频频针对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恰好安禄山又得知杨国忠通胡意图谋反,可算是让安禄山逮着个好契机了。安禄山马上集结大军,出兵直驱长安,理由就是杨国忠通胡,意图谋反,理应诛杀。但是安禄山也太心急了,他带着大军浩浩荡荡大言不惭地说丞相想要谋反,谁信?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你安禄山已经向长安出兵了,八成是你自己想要谋反吧。

  面对安禄山叛军的节节逼近,李隆基无奈之下只能带着一干人等逃离了皇城,途经马嵬驿的时候,他的部下们却不走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一直逃离并不是办法,像现在这样局势什么的也完全没弄清楚,应该将罪魁祸首杨玉环立即处死,以表示皇上并不会偏袒杨家人。李隆基就奇怪了,安禄山的说法是杨国忠通胡,杨国忠要谋反,虽说两人是表亲,但兄长犯下的过错,小妹不应该承担啊。听到这里,李隆基的部下就赖着不走了,大有一种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听你的的势头,看到安禄山叛军又连连进击,无奈之下只得赐了杨玉环白绫一条,香消玉殒。

  关于唐朝的历史小故事四

  公元751年,在位于今天哈萨克斯坦南部的重要城市塔拉兹,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军队,击溃了与之对垒的大唐王朝安西四镇兵马。这次战役的胜负,不仅是两个文明争夺河中控制权的转折点,也是古代东亚与内亚军队之间,不可多得的交手记录。

  怛罗斯之战无论是对大唐还是阿拉伯来说,都是一场边境小冲突,史学界有个说法:“无足轻重的怛罗斯”,有网友戏称怛罗斯之战在历史论坛上的意义比在历史上的意义大。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人对唐帝国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评价,只是后来在史书中对战争过程和结果几笔带过,《历史大全》伊历133年那一章中:“本年,费尔干纳的伊赫西德与赭石国王反目,伊赫西德遂向中国国王求援,中国国王派遣十万名士兵支援他,他们包围了赭石国王。于是赭石国王便臣服于中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他本人和他的随从们都没有受到虐待。艾布·穆斯林得知这个消息,就派遣齐亚德·本·萨利赫与他们战斗。双方在怛罗斯河相遇,穆斯林战胜了他们,对方大约有五万人被杀,大约有两万人被俘,剩下的人逃回了中国。此事发生在一百三十三年十二月。”这一章,阿拉伯人用比怛罗斯之战多得多的篇幅来记录和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战争,那才是他们的重点。

  很多人炒作怛(dá)罗斯之战是阿拉伯帝国与唐朝的火星撞地球般的对抗,并且认为此战之后唐朝势力彻底退出中西亚地区。然而事实是,怛罗斯之战只是唐朝在西域的一个小挫折,唐朝至始至终也没有把这场小摩擦当回事。怛罗斯之战并未动摇唐朝国本,唐朝也并未因此而丧失对西域的控制。怛罗斯之战是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个人贪功冒进引起的连锁反应,这是唐朝节度使权力过大带来的结果,包括后来让唐朝衰亡的“安史之乱”也起因于节度使制度。

  天宝九年(750年)的腊月,安西大都护高仙芝以“无番臣礼”为借口,向刚和唐朝缔结和约没多久的石国发动进攻。高仙芝是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弱小的石国根本不是唐朝的对手,很快都城陷落,一干贵戚全部成了俘虏。按理说要收服一个国家,干到这个地步也就适可而止了。但随后高仙芝干了几件令唐人瞠目结舌、石国人肝胆欲裂的事情:杀降、洗劫和屠城。这三件事不仅令唐朝在西域各国心目中的形象一扫而空,还激起了石国流亡朝廷的激烈抵抗,更为西方的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给了染指中亚的机会。很快,逃往大食的石国王子就联合中亚诸国及大食援军共计不下十万人,准备攻击唐朝的大食军队(中亚诸国的军队战斗力基本不够看,主力仍为大食人)的先头部队先于唐军抢占了怛罗斯城,因此当高仙芝的部队开到怛罗斯时,城头已经插上了黑衣大食的旗帜。

  安西军猛将如云,高仙芝自己加上虢国公 李嗣业、扶风郡王 马麟、张掖郡王 段秀实、昌化郡王 白孝德以及高仙芝的老搭档——封常清,兵精将猛让高仙芝信心十足。况且此前唐朝与大食(阿拉伯帝国)进行过六次战争,大食均被唐朝按在地上摩擦。因此高仙芝率领2万安西军+1万仆从军长途奔袭,纵深推进700余里。

  高仙芝随即下令对怛罗斯发动猛攻。但是由于怛罗斯城防坚固,再加上从西方源源不断的援兵抵达,导致一连五天唐军都无法拿下这座城市。而第六天,大食军集结完毕,旋即和唐军在城郊展开决战。战斗一开始,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唐军并没落下风,反倒是凭借其精良的装备和战术体系压制住了大食军队。然而就在大食军疲态尽显、似乎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唐军自己的阵脚却乱了,因为葛逻禄部落的近两万人反水了。原来大食人料定自己不一定是唐军的对手,便采取了分而划之的策略,与唐军的胡兵早早地作了接触,并予以其丰厚的贿赂,要其在战斗中反水。这些胡人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自然就在战事胶着的时候给了高仙芝背后狠狠一刀。

  碣逻禄部仆从军被大食人收买,仆从军反水切断了唐军步兵与骑兵的联系,唐军失去具有碾压优势的弓弩手的支援。阿拉伯重甲骑兵轮番冲锋,腹背受敌导致唐军在夜间溃败。最后在战神李嗣业力保之下高仙芝率2000人退回安西。

  那么争议最大的地方来了,高仙芝到底调动多少军力参加怛罗斯之战?甚至有史学界的人出来说,高仙芝帅军10万以上参战,最后几乎全军覆没。这种可能性存在吗?当然不可能!我们首先来看唐朝的军队编制。唐朝主要实行的是府兵军团制,人数有严格的编制。安西四镇边防军每镇标准大约在6000人,共24000兵2100马,加上防御吐蕃,整个安西都护府的兵力在2-3万之间。当时唐朝对南诏和契丹大量用兵,高仙芝如果能率领10万军队参战,那么他还要留下至少几万军队镇守安西以防御吐蕃、回鹘、突厥。

  这一场仗虽然唐军败得很惨,但是大食同样是惨胜。怛罗斯一战后,大食人也就到此为止,并没有再东进对安西四镇形成骚扰(尽管安西四镇的汉军主力基本已经损失殆尽)。

  仅仅两年后,高仙芝的老部下封常清就一举荡平大勃律国,把唐帝国的边境线推到了最西边。甚至在两唐书的高仙芝传里,有关怛罗斯之战都只是简单带过。此战之后不久,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唐军指挥官高仙芝被调回国内平定叛乱,阿拉伯指挥官艾布·穆斯林则遭到哈里发猜忌,直接被已谋逆罪处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