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名言警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人的一生都在奋斗的路上,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语文 教育 教学 名言 警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教学名言警句
一、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
1、“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
2、“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3、“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4、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最终使创新潜能得以激活。——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6、“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 ——著名特级教师 周一贯
7、“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 语文知识 ”。 ——著名语文专家 吕叔湘
8、“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 方法 ,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张志公
9、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师生与教材文本对话融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本,这样就确立了文本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材是一本“学本”,重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强调对话过程,最终学会对话和创造。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过程·方法
1、“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 教学方法 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3、“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5、“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 ,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6、“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 儿童 的生命活动”。 ——华中师大教授 杨再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2、“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3、“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4、“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5、“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
6、“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7、“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无可非议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8、“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9、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10、“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11、“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 ——天津师大教授 田本娜
12、“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刘勰
13、“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 ——著名特级教师 朱敬本
4、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著名特级教师 朱敬本
5、“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是学习 文化 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张志公
6、“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尽可能多地接触接触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逐渐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崔峦
7、“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8、“ 反思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9、“语文是民族之根。它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母语教育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于漪
10、“我认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实质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具有特殊的、深刻的教育特征,决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文字的学习。” ——中央教科所所长 阎立钦教授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 语文教育的对话理论认为:“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13、“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三、关于自主·合作·探究
1、“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 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
3、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崔峦
5、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6、“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著名作家 萧伯纳
7、“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8、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9、“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 罗杰斯
10、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四、关于语文教学策略
1、“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2、“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标准》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拼音、识字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
2、“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田本娜
3、“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 经验 ,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
4、“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
5、“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6、“加强写字,一要从思想上重视;二要以身作则;三要加强写字的指导,包括写字、执笔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 ——崔峦
7、“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崔峦
8、“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斯霞
9、“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就是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字和听说读写应是一体,不能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 ——斯霞
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4、“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
5、“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6、“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善,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7、“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崔峦
8、“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讲,对一些典范的作品,只要牢牢地记住即可,不可能也不需要让他透彻地理解。一味地追求理解深透就可能导致繁琐的分析或倾盆大雨式的讲解”。 ——全国小语会副事长 丁培忠
9、“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10、“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于情,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着课文的意蕴,这是阅读的再创造活动。 ——周一贯
11、“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2、现在有两百多篇 文章 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 ——著名作家 巴金
13、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实践,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 ——苏教版教材主编 张庆教授
14、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习作教学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语文课程标准》
4、“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
5、“习作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6、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
3、“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教学名言警句
一、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
1、“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
2、“ 因此小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愿望、求异的思维品质,让其初步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3、“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的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它是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品质,丰富的精神世界相关”。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4、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这样亲和、互助的环境中,培养起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我能创新”的自信,最终使创新潜能得以激活。——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6、“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 ——著名特级教师 周一贯
7、“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 语文知识 ”。 ——著名语文专家 吕叔湘
8、“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 方法 ,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张志公
9、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师生与教材文本对话融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文本,这样就确立了文本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材是一本“学本”,重在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强调对话过程,最终学会对话和创造。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过程·方法
1、“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 教学方法 僵化的现状,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3、“课堂应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5、“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 ,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6、“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 儿童 的生命活动”。 ——华中师大教授 杨再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2、“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著名特级教师 孙双金
3、“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4、“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5、“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
6、“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7、“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无可非议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8、“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9、真情交融不仅仅表现在师与生之间,而且表现在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是靠老师去传递、去触发,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的。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10、“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 ——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11、“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 ——天津师大教授 田本娜
12、“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刘勰
13、“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
3、“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 ——著名特级教师 朱敬本
4、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著名特级教师 朱敬本
5、“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是学习 文化 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张志公
6、“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尽可能多地接触接触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逐渐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崔峦
7、“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8、“ 反思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9、“语文是民族之根。它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母语教育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于漪
10、“我认为我国语文教育的实质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具有特殊的、深刻的教育特征,决不同于一般的语言文字的学习。” ——中央教科所所长 阎立钦教授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 语文教育的对话理论认为:“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13、“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三、关于自主·合作·探究
1、“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 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
2、“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
3、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崔峦
5、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6、“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著名作家 萧伯纳
7、“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8、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9、“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 罗杰斯
10、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四、关于语文教学策略
1、“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2、“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标准》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拼音、识字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
2、“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田本娜
3、“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 经验 ,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
4、“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语文课程标准》
5、“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6、“加强写字,一要从思想上重视;二要以身作则;三要加强写字的指导,包括写字、执笔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 ——崔峦
7、“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崔峦
8、“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斯霞
9、“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扉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就能“生巧”。这个“巧”,就是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字和听说读写应是一体,不能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 ——斯霞
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3、“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4、“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程标准》
5、“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6、“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善,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7、“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崔峦
8、“从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角度讲,对一些典范的作品,只要牢牢地记住即可,不可能也不需要让他透彻地理解。一味地追求理解深透就可能导致繁琐的分析或倾盆大雨式的讲解”。 ——全国小语会副事长 丁培忠
9、“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10、“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于情,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着课文的意蕴,这是阅读的再创造活动。 ——周一贯
11、“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12、现在有两百多篇 文章 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 ——著名作家 巴金
13、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教师应不惜为卓有成效的“对话”付出大量的教学实践,虽然通过“对话”也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 ——苏教版教材主编 张庆教授
14、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习作教学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语文课程标准》
4、“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
5、“习作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6、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
3、“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课程标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