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思维碰撞--问题探究式思维课堂教学模式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7-08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6.3万
展开全部
 思维课堂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根本原则,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努力方向,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优质问题、主题活动、嵌入评价”为基石,开展“问题探究式”思维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思维课堂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觉得思维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来区分。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足以规划思维课堂,因为思维课堂的定义(“思维课堂”是指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也决定了这样的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思维课堂自然具备情境、探究、合作、迁移等要素,思维课堂中师生思维的导引、碰撞、迁移、导图呈现也使思维课堂本身就是个模式。

我校在思维课堂的实践和探索中,注重课堂思维的碰撞和问题的解决,探索出“问题探究式思维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框架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思维碰撞,探究问题——思维迁移,解决问题——思维可视,梳理问题——课堂小结,延伸问题

二、操作流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问题导学、深度思维是思维课堂的重要特征。本环节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一两个可分解的主问题,出示自主学习导引,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深度学习,做到学中问、向中思、思中动。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思维共振和质疑论辩,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主问题。要围绕重难点确定教学主问题,从学习目标、问题导学、思维碰撞和思维迁移四个方面突出问题设计、活动设计。问题设计要把问题有效整合,使“问题模块化”,力求内容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活动化。活动设计要求活动跟着问题走,要有活动方式,分层次分步骤,充分让学生展示、交流、分享, 形成思维成果。

思维课堂问题设计的三种模式:问题串模式、问题群模式、独问题模式 。问题串模式是通过解决一连串的递进关系的问题,从而解决主问题的课堂模式。 这种模式中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问题存在着递进的关系。例如:《找次品》一课中,先引导学生解决从两个物品中找一个较轻的次品,再研究从三个、五个物品中找较轻的次品,再研究从八个、九个中找次品,从而继续研究从十个、十一个中找次品,最后总结出找次品的规律。问题群模式是通过解决一连串的并列关系的问题,从而解决主问题的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中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问题下的并列关系的几个子问题。如:《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有什么特征这一主问题下,提出面有什么特征?棱有什么特征?顶点有几个?这几个并列关系的问题,实际上是主问题的子问题,子问题都解决了,主问题也就解决了。独问题模式是一节课主要就是自始至终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教学。如《一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整个一节课都围绕着运动会开幕式上有多少运动员?(1000名)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本环节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

(二)思维碰撞,探究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是思维课堂的构建基点。本环节要根据教学主问题,衍生次问题,以主题活动为主线,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计划、递进式的解决问题,营造人人参与合作、人人得到展示、人人获得指引的课堂学习氛围。

问题意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教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授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研究问题的过程。一个大问题可能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化繁为简,先解决一个较小的问题。通过较小的问题研究规律,再去解决较大的问题。思维课堂理论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可以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变成引导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摆脱教的角色,把自己变成问题的研究者、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合作者。教师真正融入学生的研究中去,就不会出现教师教的特别多,但学生就是听不明白的现象。如果出现了学生听不明白的现象,不应理解为教师教的不好,而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好、过大、过难。只有设计合适的问题,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到研究中去,融入到问题解决中去。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一体两翼,如同硬币的两面,离开了科学的教学评价就谈不上科学提高教学质量。嵌入式评价,是和学习同时发生的评价,将评价融合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评价不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载体。及时实施嵌入式有效评价,以此训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质效。

教师语言。教师做为组织者,怎么去组织课堂?教师的语言至为重要。教师要运用教师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开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他们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语言的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导向、准确、简约、启发、针对、趣味等特征,要减少和杜绝那些低效的、口头语的提问。比如:“对不对”、“是不是”。教师的提问要可回答、可连续、有启发。比如:“你是怎样理解的?”“还有什么补充?”“谁能纠正一下?”“你们组的观点是?”谁有补充?谁能纠正?谁发现了问题?谁有不同的见解?还有其他方法吗?你的理由是什么?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始终把学生放到发现者的位置,课堂怎能不活力四射、思维碰撞?

学生语言。学生小组交流“六个我”。(我分工、我表达、我补充、我纠正、我总结、我点评。)我分工:分工是一种组织,是一种规则颁布,比如“我们轮流讲”。没有组织就没有合作。我表达:含有我来读、我来说、我展示……表达是分享、是引发,是对话的一极。我补充:没有倾听,就没有补充。补充是一种完善,是一种互助。倾听是对话的基石。我纠正:纠正是质疑、是提问、是发现,是不同思路的呈现。没有质疑就没有活力。我总结:一是一毕,归纳梳理。总结是小组合作成果的回顾和提炼,是小组展示的准备。我点评:点评是对活动表现的反馈、评价和激励。没有评价,小组活动只能低水平徘徊。

本环节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三)思维迁移,解决问题

学生对问题已有了初步的研究,对知识有了较清晰的理解。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和教材的需要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和拓展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形成知识能力。这部分主要以练习为主。应用刚才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类似的问题。

这部分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挑战性。练习题结合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成:游戏、猜谜、闯关练习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于问题的情境之中,使他们的无意注意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走进主动探究的过程之中。在内容选取上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就同一个问题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本环节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四)思维可视,梳理问题

思维发展是学习的高级表现形式。把看不见的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现出来,即思维的可视化,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促进思维发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本环节的关键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活动情况,将头脑中的想法外化在纸上,记录并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反思学习,在掌握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深度把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组或班级通过分享个性的思维方式(导图),取长补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本环节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

(五)课堂小结,延伸问题

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既可从数学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方面,又可从数学思想的感悟、活动经验的各界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交流,教师适时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给予肯定。总结评价之后,可结合教学实际,布置相关作业,使课堂教学实现本节到下节、课内到课外、课堂到生活的拓展延伸。

总结评价后,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作业。教师不要让课后作业平淡化,可以设计分层作业、探究性作业,让学生有较大的时间、空间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多一些“新鲜感”和“成就感”,享受思考的乐趣。

本环节一般控制在2分钟左右。

总之,数学思维课堂应充分体现思维的碰撞和问题的解决这两条主线。问题是明线,思维是暗线;问题是载体,思维是灵魂。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合作;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独立人格。

"sd��{�y�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智通华宇
2024-08-29 广告
北京智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人类基因工程领域。专业提供专业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包括实验室规划布局,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人员培训,实验设计及流程管理等。...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智通华宇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