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与尽心篇》心得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7-01 · TA获得超过986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在有些人眼里,孔孟之道是迂腐的。但当我耐着性子,穿梭在“四书”中时,我发现自己的知见障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圣人以言立教是为了启迪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的人生一个指南,让我们的一生能活的更有意义。但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现今还有几人能愿意读经典呢?我在推广读经典的时候,肯定有老师觉得我迂腐,肯定有家长觉得我不合时宜,但这有怎样!有的时候,真理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孟子·尽心下》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为什么孟子要插进来讲这个道理呢?孟子给出的理由是:“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实际,这个道理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方法,说明我们读书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结果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我们知道,佛陀的教育讲究“闻思修”三大次第。闻,就是听闻佛法,包括研读佛典、听讲经说法等。其次由闻而思,思是对所闻法思索理解。再者是依思慧而修行,由修行证得“修慧”。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这就是修学的通途。

方东美先生曾说:“假使你讲唯识而执著识,认为识是真实,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本错误的思想,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唯识学最终的目的是在于转识成智。”这里的“识”就是执着心、分别心、烦恼心、对立心、颠倒心、无明的心。“智”则是清净心、智慧心、平等心、解脱心、般若心、自在的心。可见,我们修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世智辩聪”,卖弄小聪明,而是要“断烦恼、开智慧”。

所以说,修学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开发自性智慧的习惯。在实践中要转舍世俗的心识,成就超越的智慧。识如若不转化为智,识的积累将会使人走入更加迷惑的境地。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从尧舜到商汤五百年

从商汤到文王五百年

从文王到孔子五百年

从孔子到汉武五百年

从汉武到佛祖五百年

从佛祖到宋儒五百年

从宋儒到阳明五百年

从阳明到现在五百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