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

 我来答
优点教育17
2022-07-04 · TA获得超过725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80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53万
展开全部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1

  一、掌握说明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XX的说明方法,XX说明了(说明对象)的XX(特点)。”

  1、分类别:把XX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XX,突出了XX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XX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XX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XX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XX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XX和XX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XX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XX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XX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xx”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XX“,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xx”词表示XX,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XX,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xx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xx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xx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xx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xx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2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3

  一、字词

  1、“摒(bǐnɡ)弃那些成见,这样才能合作愉快”经理真诚地说。

  2、法国大革命始终重复着复辟(bì)的循环。

  3、犯错误时,不能想着一味地包庇(bì)孩子,而是应该好好地教育他。

  4、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他终于迸(bènɡ)发了,不仅在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变得谦虚、真诚了。

  5、他不好好工作经常奴颜婢(bì)膝地巴结上司,真让人瞧不起。

  6、由于人们的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数量逐年锐减,有的甚至已经濒(bīn)临灭绝了。

  7、那段时间,他写了很多针砭(biān)时弊的文学作品。

  8、我们都屏(bǐnɡ)气凝神,静静地等待最后的决定。

  9、中学毕业以后,他来到北京,投奔(bèn)叔叔,想学一技之长。

  10、虽然他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但是他没有麻痹(bì)自己,而是积极地寻找新的起点。

  二、文学常识积累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送别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2、诗中点题的一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文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网htt

  3、“烟花三月下扬州”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4、李白还写过一首《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两首可以一起比较记忆)

  (二)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三)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写的是动景。首句是近景;次句是远景。

  2、后两句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3、杜甫被成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四)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2、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

  3、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