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一下|脑卒中预防小贴士
随着伏天的结束,天气越来越凉爽,对大多数人来说温度还是非常适宜的,但昼夜温差相对较大,身体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变化较大,血压容易波动,因此容易引发脑血管这种疾病。
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
患者可根据上图,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脑血管病,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哪些人容易得脑血管疾病呢?
高 压 人 群
长期处于高压力下工作的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压力会让我们精神过于紧张,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使我们的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而这些情况最终会导致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者
长期吸烟能破坏动脉壁,使脑部动脉狭窄;减少血液供氧;影响血液循环。研究表明,吸烟者的卒中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增大了1~3倍,少量饮白酒每天1两,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大量饮酒则是发生脑血管疾病的诱因。
有基础疾病者
(1)高血压: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
(2)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中老年人,如果患有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则更易形成脑血栓;
(3)糖尿病:糖尿病能影响循环,导致循环障碍;糖尿病也能引发脑内小血管损伤而出血,导致卒中;糖尿病还能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4)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会改变血液的粘稠度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5)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常见于较年轻的病人;
(6)各种血管炎:包括结核性、风湿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狼疮性动脉炎,寄生虫性动脉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
1.情绪波动;
2.不良饮食习惯;
3.劳累、超量运动、突然坐起或起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用力排便、久坐等;
5.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当。
控制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减少发病率。但目前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生活不规律,忽视患病的风险,预防意识较薄弱,所以我们要积极干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防止脑血管病意外的发生。
预 防
日常饮食要有合理结构
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如大量进补高热量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血管疾病;应忌烟,少酒。
适时添加衣物
气温变化容易引起血压变化,所以心脑血管患者要适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另外要预防感冒。
适当晨练
适当锻炼十分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 健康 。但是如果早晚气温低,建议老年人最好不要晨练,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防治疾病突发
在日常生活中,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要尽量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改变性低血压,或突然出现晕厥、摔倒。
定期 健康 体检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养成自测血压的习惯,密切留意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坚持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服药或者停药。如有突然变化,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供稿: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图片:神经疾病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