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怎么来的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8-14 · TA获得超过943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1.7万
展开全部
话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大明朝,但朱元璋当皇帝一段时间后发现在国家治理的许多方面并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来行事,因为他下面还有一个中书省的机构,而中书省是由丞相在负责,朝中许多政事都是需先关白丞相,而在丞相这个职位上的人呢,搞不好因为私心就会蒙蔽皇帝或者擅权“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

对照前朝 历史 ,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过,而且还发生过很多。比数森如宋朝许多大奸臣,如蔡京、秦桧等,都是在丞相这个职位上,而且因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对国家造成的危害很大。为大明长治久安计,对此朱元璋肯定是不能容忍的,再一个老朱很不喜欢大权旁落。于是在洪武十纯明三年(1380年)以阴谋政变的罪名杀了当时的左丞相胡惟庸。依据现在的史料,胡惟庸有没有想过政变不知道,但结党营私和擅权的行为肯定是有的。而且老朱还趁着这个机会顺便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分中书省和丞相的权于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相对提高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而在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以后,那么又有一个问题来了,那就是皇帝的工作量大大加重了,朱元璋即使“昧爽临朝,日晏忘餐”,也就是说每天加班加点,整天批答处理章奏也忙不过来。于是想了个办法,设立了一个四辅官制度,但因为朱元璋是个工作狂,而四辅官选的人也不是那种“庶务练达”之人,所以四辅官并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后面就罢设了。 等到朱元璋的儿子朱棣通过“靖难”夺得皇位后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又想出了一个新的解决办法,他命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杨士奇,修撰杨荣,做毕告检讨金幼孜、胡俨等“并直文渊阁,预机务”,于是内阁就正式成立了。但内阁成立初期,阁臣权限仅限“参预机务”,所谓“参预机务”,就是说朝中有什么事情,皇帝我和你们商量。而且阁臣的阶秩也不高,只“各赐五品服”,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内阁成立初期,阁臣选的都是些编、检、讲、读之中级官员,可能也是为了防止朝臣擅权。

内阁成立初期,内阁阁臣虽“参预机务”,但“其时章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也就是说内阁成立初期,内阁阁臣虽然有和皇帝商量政事的权限,但没有决策权。但到宣德(朱棣之孙朱瞻基的年号)时,内阁有了“票拟”权,情况得到改变,“票拟”,即是内阁阁臣草拟对臣僚各种章奏的处理意见。严格来说“票拟”权不算真正的决策权,因为你的处理意见能不能执行还得皇帝说了算,但至少内阁阁臣相当于有了预备决策的权限,大部分情况下明朝皇帝对信任的阁臣提出的很多处理意见都会认可和考虑。这就保证了在国家治理上的部分决策能够合理化和理性化。

至此明代内阁在明朝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