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为何会灭亡?
展开全部
西周的灭亡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周朝时期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矛盾。
周朝建立之初,采取了联合政策,对殷商的一部分贵族加以抚慰和笼络,并适当的分封了几个殷商贵族以及古代帝王后裔为诸侯,这样的怀柔政策也对周朝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产生了影响,各地的少数民族对强大的周朝纷纷示好,上供纳税,表示了臣服之心。随着时间的延续,周朝和少数民族之间渐渐的产生了一些矛盾,这原本也很正常,只要能继续执行西周初期恩威并施的政策相信结果会好的多,但此时已经达到强盛极点的西周政权却逐渐的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从周康王晚期就开始和少数异姓诸侯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纷争不断,最终爆发了战争。
在西周时期各少数民族中,对周朝威胁最大的主要有两个少数民族,一个就是位于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东夷。西周初期由于采用了宽容怀柔的政策,和东夷的关系还颇为融洽,但后来在产生矛盾时西周政权一味的使用武力手段,在周康王晚期最终导致了与东夷的全面战争。对东夷中的一支---淮夷作战竟长达200余年,从周康王开始,到周宣王时期战争才基本结束,而且最后还是采取了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策略,早知现在又何必当初呢?和东夷的作战因为时间和规模都是空前的,因此消耗了周朝大量的财力物力。
另一个就是犬戎,在周文王时代本来已经降伏了犬戎的大部,其中的一支犬戎部落更是直接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最后因功得到了封侯的待遇,就是后来的申国。成为了周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典范。申国与另一个诸侯国秦国一起守卫着周朝的西北方向,抵御并多次打击了其他犬戎部落的侵犯,在西周的西边形成一道坚强的屏障。但在周穆王时期因为与犬戎的矛盾放弃了军政并施的政策,对犬戎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虽然最后以周朝的胜利而告终,但从此与犬戎各部结下了深仇,(这种结果不但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死敌,还导致了西周政权面临和东夷、犬戎长时期两线作战的窘境。)以后犬戎各部不时的侵犯周朝边境,直至与原本同族的申国联合攻下了镐京。
二.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
由于大多数诸侯国最初是由与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宗亲和亲密的异姓功臣分封的,因此对于周朝天子忠心耿耿,尽职尽则。除了按时交纳各种赋税之外,还积极的安抚边远地区的荒蛮部落,为西周政权的稳固立下汗马功劳。在西周初期基本上各诸侯国之间都相安无事,但后来因为时间久远,经过六、七代人以后,当初亲密无间的血缘亲情以及血统关系开始慢慢疏远。各诸侯国之间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勾心斗角,一些诸侯开始在自己的封地内停止继续往下分封,将权力慢慢收回集中。对王朝的赋税和纳供越来越少,这样就从经济上极大的制约了西周国力、财力的发展和巩固。在一些诸侯国实力开始加强的同时,还寻找各种借口讨伐、吞并那些实力弱小的诸侯国,诸侯国的数量在减少,而剩下的诸侯们则势力越来越强盛。并逐渐的有了更进一步的不臣之心,这些情况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为西周灭亡提供了客观条件。(到了东周时期,诸侯们的野心则开始迅速膨胀,相互之间的吞并战争愈演愈烈,形成了诸侯争霸局面,中国历史也因此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三.平王迁都。
在周幽王死于犬戎之手后,各路诸侯前来勤王,本已经驱逐了犬戎、夺回了都城镐京,并且拥立了周平王,如果能及时的调整政治和军事策略,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慢慢恢复国力,西周的历史至少还可以延续一个时期。但可惜的是周平王由于刚刚即位执政,即没有能力也缺少魄力,耳软心活,目光短浅,在一些别有用心的重臣怂恿下执意迁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等于直接宣判了西周王朝的正式覆灭。使周朝丢弃了关中岐、丰地区的险要之地,富饶的千里沃野轻易的被犬戎侵占,这是周室政权最大的失策,这不仅失去了很多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供给,也把以镐京为中心的各处军事要地拱手让给了异族,让周室王朝直接管辖的土地面积急剧的缩小。
更为荒唐的是周平王竟然对秦伯赢开说:凡是秦国收复的土地就可以归秦所有。他原本的意思是想让秦国抵御犬戎的侵略,从而保护周朝西北方向的安全。但他并没有想到他这个决定简直是养虎为患,也为自己的后世子孙埋下了祸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大片肥沃的土地诱惑下,秦国倾其全国之力,经过十多年的奋斗,终于如愿已偿的打败犬戎,骤然开拓疆土千里有余,把地势险要的镐京以及关中大片肥沃的土地并入秦国的版图,此后秦国的势力不断壮大,最后挤身于七大诸侯强国之列。(秦国不但灭了东周,还扫平了六国,建立起了强盛一时的大秦帝国。)
通过上面三点分析,我认为西周的灭亡不是一两个简单因素所造成的,也不是因为某个时期的一项政治策略失误,而是不同时期各种不利因素慢慢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当初和东夷、犬戎发生矛盾时能同时使用政治和军事手段恩威并济;如果能在个别诸侯国不敬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坚决与予打击和制裁;如果周宣王的改革不过于急噪和激烈;如果没有昏庸暴虐的周幽王。
一.周朝时期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矛盾。
周朝建立之初,采取了联合政策,对殷商的一部分贵族加以抚慰和笼络,并适当的分封了几个殷商贵族以及古代帝王后裔为诸侯,这样的怀柔政策也对周朝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产生了影响,各地的少数民族对强大的周朝纷纷示好,上供纳税,表示了臣服之心。随着时间的延续,周朝和少数民族之间渐渐的产生了一些矛盾,这原本也很正常,只要能继续执行西周初期恩威并施的政策相信结果会好的多,但此时已经达到强盛极点的西周政权却逐渐的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从周康王晚期就开始和少数异姓诸侯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纷争不断,最终爆发了战争。
在西周时期各少数民族中,对周朝威胁最大的主要有两个少数民族,一个就是位于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东夷。西周初期由于采用了宽容怀柔的政策,和东夷的关系还颇为融洽,但后来在产生矛盾时西周政权一味的使用武力手段,在周康王晚期最终导致了与东夷的全面战争。对东夷中的一支---淮夷作战竟长达200余年,从周康王开始,到周宣王时期战争才基本结束,而且最后还是采取了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策略,早知现在又何必当初呢?和东夷的作战因为时间和规模都是空前的,因此消耗了周朝大量的财力物力。
另一个就是犬戎,在周文王时代本来已经降伏了犬戎的大部,其中的一支犬戎部落更是直接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最后因功得到了封侯的待遇,就是后来的申国。成为了周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典范。申国与另一个诸侯国秦国一起守卫着周朝的西北方向,抵御并多次打击了其他犬戎部落的侵犯,在西周的西边形成一道坚强的屏障。但在周穆王时期因为与犬戎的矛盾放弃了军政并施的政策,对犬戎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虽然最后以周朝的胜利而告终,但从此与犬戎各部结下了深仇,(这种结果不但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死敌,还导致了西周政权面临和东夷、犬戎长时期两线作战的窘境。)以后犬戎各部不时的侵犯周朝边境,直至与原本同族的申国联合攻下了镐京。
二.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
由于大多数诸侯国最初是由与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宗亲和亲密的异姓功臣分封的,因此对于周朝天子忠心耿耿,尽职尽则。除了按时交纳各种赋税之外,还积极的安抚边远地区的荒蛮部落,为西周政权的稳固立下汗马功劳。在西周初期基本上各诸侯国之间都相安无事,但后来因为时间久远,经过六、七代人以后,当初亲密无间的血缘亲情以及血统关系开始慢慢疏远。各诸侯国之间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勾心斗角,一些诸侯开始在自己的封地内停止继续往下分封,将权力慢慢收回集中。对王朝的赋税和纳供越来越少,这样就从经济上极大的制约了西周国力、财力的发展和巩固。在一些诸侯国实力开始加强的同时,还寻找各种借口讨伐、吞并那些实力弱小的诸侯国,诸侯国的数量在减少,而剩下的诸侯们则势力越来越强盛。并逐渐的有了更进一步的不臣之心,这些情况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为西周灭亡提供了客观条件。(到了东周时期,诸侯们的野心则开始迅速膨胀,相互之间的吞并战争愈演愈烈,形成了诸侯争霸局面,中国历史也因此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
三.平王迁都。
在周幽王死于犬戎之手后,各路诸侯前来勤王,本已经驱逐了犬戎、夺回了都城镐京,并且拥立了周平王,如果能及时的调整政治和军事策略,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慢慢恢复国力,西周的历史至少还可以延续一个时期。但可惜的是周平王由于刚刚即位执政,即没有能力也缺少魄力,耳软心活,目光短浅,在一些别有用心的重臣怂恿下执意迁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等于直接宣判了西周王朝的正式覆灭。使周朝丢弃了关中岐、丰地区的险要之地,富饶的千里沃野轻易的被犬戎侵占,这是周室政权最大的失策,这不仅失去了很多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供给,也把以镐京为中心的各处军事要地拱手让给了异族,让周室王朝直接管辖的土地面积急剧的缩小。
更为荒唐的是周平王竟然对秦伯赢开说:凡是秦国收复的土地就可以归秦所有。他原本的意思是想让秦国抵御犬戎的侵略,从而保护周朝西北方向的安全。但他并没有想到他这个决定简直是养虎为患,也为自己的后世子孙埋下了祸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大片肥沃的土地诱惑下,秦国倾其全国之力,经过十多年的奋斗,终于如愿已偿的打败犬戎,骤然开拓疆土千里有余,把地势险要的镐京以及关中大片肥沃的土地并入秦国的版图,此后秦国的势力不断壮大,最后挤身于七大诸侯强国之列。(秦国不但灭了东周,还扫平了六国,建立起了强盛一时的大秦帝国。)
通过上面三点分析,我认为西周的灭亡不是一两个简单因素所造成的,也不是因为某个时期的一项政治策略失误,而是不同时期各种不利因素慢慢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当初和东夷、犬戎发生矛盾时能同时使用政治和军事手段恩威并济;如果能在个别诸侯国不敬行为刚刚露头的时候坚决与予打击和制裁;如果周宣王的改革不过于急噪和激烈;如果没有昏庸暴虐的周幽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