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习文言文?
一、传承高贵,促进社会文明
文言文的世界,是一个以“君子”为人生理想的世界。儒学,可以说是君子养成之学。君子,高尚尊贵,才德出众。历代的读书人努力进修,以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省自觉,自尊自胜。中华是文明之邦,礼义廉耻,是古代贵族言行的准则,是孜孜以求的美德,是高贵的象征,是传统文化精神核心价值所在。
君子立身处世之道,是“以天下为己任”的顶天立地的担当,故以“向上一路”指示人们,刚健弘毅,自强不息,仰山瞻日,努力去接近高贵与荣光。文言,一种高华典雅的语言形式,是传承高贵的纽带,它本身涵蓄着贵族文化礼仪的余韵流风,为社会各阶层提供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人们浸毓日久,气质变化,仪表举止自能温、良、恭、俭、让。有了高贵的精神和正常的伦理,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健康稳定。
二、提升审美层次,雅化白话
古人常谓文章以体制为先,辨体,更是衡文的首要之务。体有尊卑之分,雅俗之别。而文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也有文野与精粗之别,只有加工、美化了的语言,才可提升为文学语言。“文”与“言”分离是正常的、必要的,即使在今天,白话文也不等同白话,白话文还需继续雅化。也许未来的白话文中,会形成“雅文”与“俗文”两种文体,如同文言与白话那样。
近百年,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科学的发展,加剧了语言的俗化过程。在网络时代,微博的流行,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有负面的影响。白话文的低俗化、痞子化已至极端。白话文要成为完美的文学语言,成为纯正的“雅文”,要在审美层面上提升,还得回过头来向文言文学习和借鉴。
白话文是文言文的后续与延伸。林纾云:“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梁启超认为,要作好白话文,“文言的功夫应该很深”。朱光潜也说:“想作好白话文,必要读文言文。”白话文由于易学易写,也就容易粗制滥造,失去文言的滋润,白话更会变得粗糙干枯。好的白话文,须用加工、美化了的语言去制作。胡适所主张的“以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正是文言所长。文言文惜字如金,简练如诗,是最精美的文字,也是最好的范本。
三、学习文言创作,继往开来
近三十年,传统文化重新进入人们视野,大量古代文献整理出版,青年学子得以接触优秀的文史典籍。尽管是长期的隔阂,雾掩云遮,文言,依然是许多人心中的高洁的圣域,有志者还期盼着向上攀跻。如今,不少文学青年重新学习这种本已不太熟悉的文体,并试图创作文言文及诗词。当代人从小就生活在白话文无边的旷野中,文言,只是偶然入望的天际云山,在这种语境中成长的青年,要领悟文言独有的情调、语感,实在不易。学子们不妨多读一些文言典范之作,唤回历史文化的记忆,对传统文明产生认同感,并作一些写作练习,增强切身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藏,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当代的文化人,尤其是讲授、研究古代文史的大学教师,也应尝试用文言写作。如果没有创作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则如雾里看花,不知个中情味;所谓研究,也只能是掠影浮光,难以探微索隐。不关注、不实践文言写作,对于研究者自身来说,无疑也是一大缺失。正如钱钟书那稍有点尖刻的比喻,应羞于自己的无能为力。诗词创作需要天赋,不是人人皆可以为之;而写出合格的文言文,只要多诵读,多涵泳,自然水到渠成,没有学不会的。
扩展资料:
文言文常见虚词:
而: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因果关系。且:相当于“啊”
何:什么;怎么样;哪里;多么;为什么;怎么;啊;通“呵”,喝问。若:如同,像
乎:表疑问;相当于“吗”;表感叹;表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啊”“呀” 。所:也
乃 :你,你的;他的;此,这;这样,如此。
其:他(的),她(的),它(的);其中;难道;怎么。
常见的虚词还有:也、则、以、者、因、之、为、于、兮、焉、与、莫等。
参考资料:人民网-今天,读古诗文究竟有什么用
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你看不懂文物表述,到西安碑林看不懂书法作品,如果文言文阅读能力强,在旅游中也能得到一些知识增添一些快乐。总之,身为中国人,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完善自我,学习文言文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