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什么意思
腐蚀是指(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在周围介质(水、空气、酸、碱、盐、溶剂等)作用下产生损耗与破坏的过程。
腐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ǔ shí,本为化学用词,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可引申指腐烂、消失、侵蚀。
金属在干燥的气体和非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化学作用所引起的腐蚀叫作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的产物存在于金属的表面,腐蚀过程中没有电流产生。
如果化学腐蚀所产生的化合物很稳定,即不易挥发和溶解,且组织致密,与金属母体结合牢固,那么这层腐蚀产物附着在金属表面上,对金属母体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有钝化腐蚀的作用,称为“钝化作用”。
如果化学腐蚀所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即易挥发或溶解,或与金属结合不牢固,则腐蚀产物就会一层层脱落(氧化皮即属此类),这种腐蚀产物不能保护金属不再继续受到腐蚀,这种作用称为“活化作用”。
金属的高温氧化及脱碳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有很多机器、设备是在高温下操作的,如氨合成塔、硫酸氧化炉、石油裂解炉等。金属的高温氧化及脱碳是一种在高温下的气体腐蚀,是过程设备中常见的化学腐蚀之一。
一般当钢材和铸铁的温度高于3000℃时,在其表面就会出现可见的氧化皮。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氧化的速度也大大的提高。
在570℃以下氧化时,氧化所形成的氧化物中不含FeO,其氧化层是由Fe2O3和Fe3O4构成。这两种氧化物所构成的氧化层组织致密、稳定,附着在钢材表面上不易脱落,起到了保护膜的作用。
在570℃以上时,钢材表面所形成的氧化物有三种,即Fe2O3、Fe3O4、FeO,其厚度比大约为Fe2O3:Fe3O4:FeO=1:10:100,氧化层的主要成分是FeO,其结构疏松,容易剥落,这就是常见的氧化皮。
2022-08-1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