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班,真的需要上吗?

 我来答
天然槑17
2022-07-07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30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5万
展开全部

轻松快乐的幼儿园生活结束了,但距离真正的小学生活,还有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一个幼小衔接班,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

那么,幼小衔接班,真的需要上吗?

其实,霏爸和霏霏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在还没有幼儿园毕业前的一个多月,霏爸就开始在网上留意相关信息,同时面对面问了很多身边的家长,说真的,具体的建议得到的不多,但是获得的焦虑不少。

特别现在网上一些视频,想必大家也很熟悉:

“小学一年级一个月拼音全学完,孩子根本跟不上,原来别人家的孩子早就学了。”

“识字量竟然还不到500个,题目都看不懂,怎么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别人家的孩子识字量早就过1000了。”

“写字速度太慢了,作业一个小时都完不成,别人家的孩子早就下笔如有神,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的兴趣特长了。”

诸如此类,看完这样的视频,我默默扭过头,看着还在萌萌傻笑的霏霏,心里想着别人家的孩子,一股强烈的焦虑感顶上脑门……

但当霏爸冷静下来,发现网络中的各种视频最后,总是会蹦出一两个小广告,不是卖带注音的书,就是卖控笔练习册等。

这难道不是一些商家在向我们家长贩卖焦虑吗,这种建议真的需要采纳吗?

于是,霏爸彻底静下心来,结合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和心得体会,并有心得一二,在这里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能消除大家的焦虑,前方高能,请耐心读完。

学校教育的本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把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后,还剩下的才是教育。”

一直以来,霏爸对这句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直到去年山东省实行教育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这里要简单说一下山东省的教育改革,即高考不再考理综和文综,高中生也不分文理班,大家可以凭爱好,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和 历史 中,自主选择和搭配自己的三门副科。

这么说吧,以前的理科生必须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但是现在没有了硬性规定,每个学生都可以自主搭配组合。

但是一个问题来,报考志愿的时候,全国的大学在面对各种组合的学生如何进行选择呢?

常见的做法就是,设置必选科目。

意思就是,某大学某专业说了,山东考生如果想报我们某个专业,自选科目中必须有某某科目。

当时,霏爸就发现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比如,医学和法律专业,都要求考生必须选修物理这一科目。

当时,我就震惊了,医学和法律,明显是以大量记忆为基础的大学专业,和物理又有什么关系?

但后来,随着深入地了解,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也让我对教育的认知更深了一步。

高中学习物理,并不是要让学生未来都成为物理家,而是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训练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此一来,霏爸就明白了,无论是救死扶伤的医学专业,还是主持正义的法律专业,都需要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为医生要从病人的诸多症状中,快速判断出病因,并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因为律师要从当事人的复杂案情中,快速找到相关法律依据,并制定最佳的辩护策略。

这些不都是需要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吗?

这时,再反过来,看爱因斯坦说的那句话,大家都能更明白一些。

所以,霏爸认为:

所谓教育的本质,并非学习知识,而是通过教育过程中的训练,来获取应对未来的能力。

高能结束 回归主题

这样,各位家长,咱们首先从学习就是学知识的错误认知里,跳出来!

那么, 幼小衔接的教育本质,就是为了获取,能够适应一年级学习的能力!

这样一来,各位家长,咱们的思路是不是瞬间开阔了,是不是从所谓的识字量、拼读量等,这些让人焦虑的量化指标中,跳出来了?

那么好了,什么样的能力,才是一年级学习的必须项呢?

霏爸认为,从比对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处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分别是:

时间掌控能力

人际社交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

咱们一个一个进行解读:

首先,孩子要拥有一定的时间掌控能力。

咱们首先看一个幼小衔接班的课程表,相对于幼儿园期间,课程更加丰富,排列也更加紧凑,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将每节课分为40分钟的固定时间。

以往幼儿园期间,课程时间比较随意,课堂纪律也比较松散,上课期间还可以外出上厕所,喝水。

但是到了小学就完全不同了,随意走动、喝水、大声说话等,影响老师教学的行为都是被严令禁止的。

所以,孩子要有最起码的时间掌控能力,知道这40分钟就是要用来听课、学知识的。

其次,孩子要拥有一定的人际社交能力。

这里所说的人际社交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与老师,一个是与同桌。

因为,在幼儿园期间,老师是固定的,同桌是不固定的。

到了小学,整个就反过来了。

老师从原来的1-2名老师,变成了6-7名,有教语文的,有教数学的,每个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和风格都不相同,所以,就要求孩子能够尽快地适应,敢于和不同的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孩子人际社交能力的广度。

同桌从原来的每天一换,变成了固定同桌,两个人很有可能要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所以,就要求孩子能够逐步摸索如何与别人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沟通交流,体会不同性格之间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孩子人际社交能力的深度。

其实,学校教育是为未来适应 社会 做铺垫的,试想我们成年人,哪个不是每天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哪个不是都有一两个知心好友,其实这些能力的训练,从一年级就开始了。

最后,孩子要拥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以往幼儿园期间,也有一定纪律和行为约束要求,但这种纪律的约束力普遍带有弱化的倾向,属于纪律的软约束。

但进入小学就不同了,纪律约束软化向纪律约束硬化转变。

同时,幼儿园的生活以玩乐为主,而进入小学以后,玩的时间骤减,大部分时间是学习,很多孩子刚开始都不适应。

所以,这就要求咱们家长能够及时监督和管理好孩子,逐步提升他们的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总结

如果咱家孩子能够初步做到以上几点的话,那么就具备了适应小学一年级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去幼小衔接再学习。

当然,如果咱家的孩子特别贪玩,自控力差,平时爸妈又没时间进行教导,或者甚至不听父母教导的话,那么就只能报班集体学习了。

编后语

也希望能收到您的建议和评论。

PS:微信公众号同名:理工直男霏爸爸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