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的历史和环境
1.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有那些
西部地区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 、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 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2.有关于西部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新疆:楼兰古城、维族大小部落的演变、丝绸之路 *** :农奴制度下的王权统治、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宋代的吐蕃国、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对藏的管理。
喇嘛教文化 ) 云南:宋朝时的云南大理国(元代又并入统一的国家版图) 、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与缅甸、泰国的双边关系 贵州: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自治 四川:三星堆遗址、蜀巴文明、宜宾等地的酒文化、历史遗迹(都江堰) 甘肃:长城文化、敦煌、丝绸之路 宁夏:西夏文明、丝绸之路 陕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汉、唐的国都)、先秦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黄河流域文明。
3.有关于西部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新疆:楼兰古城、维族大小部落的演变、丝绸之路
*** :农奴制度下的王权统治、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宋代的吐蕃国、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对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云南:宋朝时的云南大理国(元代又并入统一的国家版图) 、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与缅甸、泰国的双边关系
贵州: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自治
四川:三星堆遗址、蜀巴文明、宜宾等地的酒文化、历史遗迹(都江堰)
甘肃:长城文化、敦煌、丝绸之路
宁夏:西夏文明、丝绸之路
陕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汉、唐的国都)、先秦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黄河流域文明
4.西部的环境是怎样的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
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人文精神缺席的西部大开发可能会落入乌托邦计划。
西部大开发最高难题在于“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据此,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环境建设应包括生态人文主义、公共理性精神、内在人文素质三个基本内容。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精神需要普及化、大众化,这就需要创新教育体制,开辟社会化教育渠道。
一、西部大开发与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地位 西部大开发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关键战略之一。定名“大开发”,意义非比寻常!时间倒数1千年、2千年、3千年,除了新中国当前,历史上没有哪个王朝、哪个人提出过这样的主张。
“大”的意思自然是“全”,它蕴含“整体的”、“全面的”、“无所不备的”等众多意义。历史上局部性的西部开发曾发生多次,但是与今天的“大开发”在层次上不可比。
我想叫“大开发”,大概原因就在这里。“开发”,当然是指在特定的世界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西部朝着历史的善的方向发展,根本上是指西部综合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潜能等的开发。
这样看来,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历史选择活动,是一项开放式的系统工程。西部人特别荣幸,荣幸大有作为,能够亲手参与到转动历史、创造未来的跨时代行动中来。
可是,这项工程是如此复杂,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第一次吃螃蟹”。社会-文化系统是个开放的巨系统,转动历史的合力来源千头万绪,各种因素、变量及其关系错综复杂,究竟从哪里下手?回答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如科技先行、市场化先行、教育先行等等。
既然有众多答案就值得辩论,以减少歧见,留下真知。本文不打算逐一讨论每种可以设想到的意见。
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系统是有层次性、有序性和机制性的。具体到任何一种社会系统动力学模式而言,文化的变量,如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recognized environment)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1],因为正是文化变量使得社会合理化、制度合法化、行为规范化。
如果我们忽视了文化变量就等于漠视社会运动中最基础性的东西。本文的“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
从整体意义上说,人文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人文环境状况是控制西部大开发深入持久发展的瓶颈,人文建设是西部开发工程大厦的社会地基也是其拱心石。把人文环境建设摆到基础性地位上来,有广泛的依据。
其一,根据历史批判理性,我们应当从历史实践出发,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始终恪守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中西历史比较来看,没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创造的人文环境,就很难培植出西方近化自然科学和近代社会文化转型;15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1600年-1900年之间中国却变得大大落后于西欧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停留在过去人文观念上无所事事、缺乏创新。
处于中西盛衰消长之际的明代是关键时期。当时人文新陈状况如何呢?明代思想家中王阳明(1472-1529年)的影响最著,但他与同时代的西方人文主义大师比起来显得未免寡浅。
明朝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个性化、异端化倾向颇重的思想家,如王廷相(1474-1544年)、吕坤(1536-1618年)、王艮(1483-1540年)、何心隐(1517-1579年)、特别是李贽(1527-1602年)等,但他们的思想种子最终的结局象当时资本主义的萌芽一样不能形成气候。因此传教士传到中国的科学、西学终究未能很快地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森林。
两相对照,我们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创新的先导及其肥沃士壤,就没有社会历史的进步;如果我们漠视进步的人文精神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规律,我们会再次步入实践的误区。 其二,根据科学批判理性,自然科学万能论、科学主义都是独断论,都是违反科学史实际和科学家实践活动本性的。
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是两种相对独立的不同学术传统,尽管二者时或平行、时或交叉、时或环动、时或渗透,但是毕竟二者有不同的对象、出发点、价值观、信念、方法、规范和模式。在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两种传统的关系方面,目前我们极易犯范畴误置的毛病而流于取消(人文学科)论、对立论、主次论等。
放眼审视人性和文化史,不难发现人类有其固有的人文独特性难题,事实上原子弹爆炸了,基因工程发明了,宇宙飞船上天了,科学技术进步了,可是人类社会和精神问题解决了多少?有趣的是,科技落后会带来各种问题,但是科学每一次进步,也会提出哲学难题;科学越进步,提出和带来的社会和哲学难题也就越多越复杂[2]。当有人把自然科学视界之外的东西看作无有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在掩耳盗铃式地漠视人文环境,而这种看法实际上是给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帮倒忙。
设想人文不在场的局面是什么呢?只能是技术乌托邦或者什么都没有,这种乌托邦史无前例,后也无来者。也许出于某种超越智慧的安排,让人类兼有科学与人文,让科学与人文并存而互相规范、互相促进,这正是人类的福社。
只知道需要一条通?? 其三。
5.西部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资料
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纯自然物品。
生态保护的作用是实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保持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本的保值、增值、永续利用,以避免环境污染和退化给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短期灾害和长期不利影响。 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因拥有若干像三江源那样关联全国的生态环境资源,使得西部生态环境的价值远远地超出了当地或区域的范围。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重建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极为重要的部分,补偿西部生态资源,就是保护和提供中国人(在终极意义上也是人类)生存的安全栖息之地,也就是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发展所需的生存环境处于不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使自然生态系统状况能够维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已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已十分恶劣,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的“荒漠化”“石漠化”的面积也大部分在西部,形成土地和草场不断退化,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沙尘暴连年发生。
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作为我国主要江河与沙尘暴的发源之地,其自然环境状况已威胁到当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影响。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21世纪全面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其中对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不仅对西部,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西部生态环境是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 从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的理论来看,生态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非排它性的特点,部分人为了提供或保护这种生态产品而付出了代价,但其他人可以“搭便车”轻易享受此产品带来的好处。
显然生态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它性,同时也是属于自然物品,如过度的使用还容易产生“公地悲剧”。 根据外部性理论来看,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也存在很强的外部性。
西部实施退耕还林草,从西部退还耕地的上游农牧民私人角度看,他们祖辈生存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完全可以耕种放牧进行他们正常的生存来满足他们的温饱和日常生活发展的所需。但从社会角度来讲,森林植被草地资源不仅有自身的经济商品价值,而且还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大气等社会生态功能,其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价值。
但是如果当地农牧民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却很难从市场上自动获得经济效益和补偿。而生态建设保护后而产生的受益区域在经济发展增长中却很少考虑,对于生态保护与建设区域中人们所负出的社会成本有所承担。
这样,资源与环境作为公共产品的良性发展也就不可能完全经由市场机制来自动完成。因此,西部地区既然是我国生态安全保护的重要屏障,也就是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责任应是中央 *** 的事权。
三、实施对生态功能保护区与受益区划分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投资大、周期长,效益具有跨区域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生态重建的效率,首先要对生态区域实行功能划分。
对西部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一是有利于明确生态公共产品提供与建设的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生态区域内价值标准的评估。
三是有利于重点建设的投资与补偿及长期的保护与建设中资金的供给问题。对生态功能区划分,要用生态学原理,在专家考察科学论证的指导下,由各级 *** 主管部门牵头。
要尊重自然生态的科学要求来进行。划分可分为重点区域,一般区域、分层次,级别,先急后缓,稳步推进,特别是对重点功能区要明确其保护与建设的主体责任,并用行政或法律的规章要求确定实施建设与保护。
其次根据资源价值理论,对划分出的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资源价值的评估和测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来促进建设新的资源价值管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市场化,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对生态功能区价值评估,一是对功能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价值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是生态作为公共产品它是有价值的,而对生产这种公共产品者要进行生产成本的补偿,而对使用者要进行相应的付费(也包括由行为人承担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后果的生态补偿标准)。三是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也应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划分,通过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和理顺系统内的各要素的关系,改善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整个流域系统内的生态建设与补偿机制。
四、建立生态建设主体责任,实施生态建设投资补偿 西部生态建设是国家的安全,也是全国的公共产品。应是中央 *** 的事权。
在通过生态功能区划分和评价后,明确央央 *** 与西部建设保护地区及受益地区之间的责任。 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对那些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脆弱区域,中央 *** 应加大财政转移力度重点建设与治理。
并要以法律形式保障本区域的保护与建设问题。对。
6.西部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资料
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纯自然物品。
生态保护的作用是实现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保持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本的保值、增值、永续利用,以避免环境污染和退化给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短期灾害和长期不利影响。 在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因拥有若干像三江源那样关联全国的生态环境资源,使得西部生态环境的价值远远地超出了当地或区域的范围。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重建生态公共产品供给的极为重要的部分,补偿西部生态资源,就是保护和提供中国人(在终极意义上也是人类)生存的安全栖息之地,也就是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发展所需的生存环境处于不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使自然生态系统状况能够维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已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已十分恶劣,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的“荒漠化”“石漠化”的面积也大部分在西部,形成土地和草场不断退化,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沙尘暴连年发生。
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脆弱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作为我国主要江河与沙尘暴的发源之地,其自然环境状况已威胁到当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的影响。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21世纪全面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其中对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不仅对西部,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西部生态环境是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 从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的理论来看,生态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非排它性的特点,部分人为了提供或保护这种生态产品而付出了代价,但其他人可以“搭便车”轻易享受此产品带来的好处。
显然生态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它性,同时也是属于自然物品,如过度的使用还容易产生“公地悲剧”。 根据外部性理论来看,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也存在很强的外部性。
西部实施退耕还林草,从西部退还耕地的上游农牧民私人角度看,他们祖辈生存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完全可以耕种放牧进行他们正常的生存来满足他们的温饱和日常生活发展的所需。但从社会角度来讲,森林植被草地资源不仅有自身的经济商品价值,而且还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大气等社会生态功能,其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价值。
但是如果当地农牧民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却很难从市场上自动获得经济效益和补偿。而生态建设保护后而产生的受益区域在经济发展增长中却很少考虑,对于生态保护与建设区域中人们所负出的社会成本有所承担。
这样,资源与环境作为公共产品的良性发展也就不可能完全经由市场机制来自动完成。因此,西部地区既然是我国生态安全保护的重要屏障,也就是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责任应是中央 *** 的事权。
三、实施对生态功能保护区与受益区划分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投资大、周期长,效益具有跨区域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生态重建的效率,首先要对生态区域实行功能划分。
对西部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一是有利于明确生态公共产品提供与建设的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生态区域内价值标准的评估。
三是有利于重点建设的投资与补偿及长期的保护与建设中资金的供给问题。对生态功能区划分,要用生态学原理,在专家考察科学论证的指导下,由各级 *** 主管部门牵头。
要尊重自然生态的科学要求来进行。划分可分为重点区域,一般区域、分层次,级别,先急后缓,稳步推进,特别是对重点功能区要明确其保护与建设的主体责任,并用行政或法律的规章要求确定实施建设与保护。
其次根据资源价值理论,对划分出的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资源价值的评估和测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来促进建设新的资源价值管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自然资源市场化,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对生态功能区价值评估,一是对功能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价值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是生态作为公共产品它是有价值的,而对生产这种公共产品者要进行生产成本的补偿,而对使用者要进行相应的付费(也包括由行为人承担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后果的生态补偿标准)。三是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也应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划分,通过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来协调和理顺系统内的各要素的关系,改善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整个流域系统内的生态建设与补偿机制。
四、建立生态建设主体责任,实施生态建设投资补偿 西部生态建设是国家的安全,也是全国的公共产品。应是中央 *** 的事权。
在通过生态功能区划分和评价后,明确央央 *** 与西部建设保护地区及受益地区之间的责任。 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对那些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脆弱区域,中央 *** 应加大财政转移力度重点建设与治理。
并要以法律形式保障本区域的保护与建设问题。对那些重点。
7.我国西部的自然环境
8.西部的历史资料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 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 自治区、新疆 *** 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 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工程的稳步实施;从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
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 30 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与此同时,去年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
现在这些项目都在顺利建设中。 6月29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
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预计 2007年完工。青藏铁路将纵贯青海、 *** 两省区而成为沟通 *** 、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同时也成为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电东送”全面启动。经国务院批准,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云南宝峰至罗平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于 2000 年 11 月 8 日同时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开工建设。
此前,对“西电东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庆万县至三峡电站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和云南宣威火电厂也开工建设。“十五”期间,从贵州、云南、广西和三峡将向广东输电 1000 万千瓦。
“西气东输”开始实施。目前,西气东输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会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新勘测了管道走向,各相关部门和下游各省正在积极落实市场。根据目前规划方案,初期年供气量 120 亿立方米左右,以后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气市场的开拓,逐步增加供气量。
届时每年可以代替几千万吨煤,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 1-2 个百分点。 今年,国家还将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将新增 500 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广西百色、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重要路段,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工程,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项目等。此外,还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小湾水电站等一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机场建设方面,根据“十五”时期西部地区民航机场“实施枢纽工程,发展支线机场,优化航线结构,提高运行效率”的基本原则,今年将开工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同时建设以成都双流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为中心的支线航空网络,逐步形成一个以主要枢纽机场为中心的轮幅式支线航空运输网络。 在铁路建设方面,以建设青藏铁路为契机,“十五”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将 *** 迭起。
主要有:修建沟通东西部通道的铁路线。加强陆桥通道、京兰通道建设,研究修建西北至华北地区便捷铁路通道,强化沪昆通道,建设沿江通道;修建西部省区间通道铁路。
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
在去年计划安排的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 430多亿元,同时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和加快。
公路国道主干线和路网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新增通车里程 1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0 公里。到目前为止,去年安排的国家级贫困县道路工程进展已经过半。
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退耕还林还草共完成 1120 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完成 780 多万亩。
今年,国家对西部投资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包括续建项目在内,今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安排的投资要比去年有较大增加。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人士认为,要在“九五”以来优先安排和近两年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项目的基础上,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
同时要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和国外资金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
2024-11-1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