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和什么
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对比和平衡。
1、对比。
20世纪设计理论的奠基工作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其焦点就是鲍豪斯。他关于构图的理论基于一个简单的概念:对比。在明暗、形状、颜色甚至于感觉之间的对比,是构成一幅图像的基础。
Itten要求鲍豪斯学生做的第一组练习之一,就是发现和描绘各种可能的对比,其中包括:大/小、长/短、光滑/粗糙、透明/不透明等。这些都是艺术训练,但也非常适合摄影训练。
Itten的目的是“通过个人观察唤醒对主体的鲜活感受”,而他的练习则是进入和探索设计领域的手段。
2、平衡。
构图的核心概念是平衡。平衡是张力的结果,是对立的影响力相互匹配以提供均衡和协调的感觉。视觉的基本原理是眼睛总是会设法寻找某种张力的平衡力。平衡是和谐,是结果,是直观感觉到美学愉悦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平衡可以来自照片里的任何图像元素。
有两种不同的平衡类型。一种是对称或静态的,另一种是动态的。对称平衡下,张力的安排都是居中的—每样东西到照片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要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可以将照片的主体正好放在画框中心,在我们的类比秤里,它正好位于支点,也就是平衡点。达到静态平衡的另一种方法是将两个相等的分量放在中心的两侧,保持相等的距离。
构图: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称它为取景。
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誉付店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因此,统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从实际而言,一幅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成功的构图耻习断夜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幅作品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