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天史上最绝望的事故:模拟发射时,眼看着三名宇航员被烧死
1969年7月模困培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成功登上了月球,当时阿姆斯特朗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 “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随着阿姆斯特朗的登上月球,人类数千年来以来的登月愿望终于实现了。
别看美国这次的登月很成功的,但其实是走过了一段血泪之路的,如果没有前人的牺牲,第一个登上月球表面的,也绝不是阿姆斯特朗。
美国成功登上月球的飞船是“阿波罗11号”,那么从“阿波罗1号”到“阿波罗11号”,都是一帆风顺的吗,并不是,其中“阿波罗1号”的事故最惨烈,也最让宇航员和科研人员绝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开始在太空领域竞争,但是在竞争之初,美国明显处于下风。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尺搜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拿下了一个第一,并正式开始踏足太空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并不在苏联的计划之内,苏联原本计划研制一种可以携带氢弹的导弹以打击美国,也就是R-7型弹道导弹。但由于制造出的R-7型导弹推力极强,与所需携带的旦唯氢弹弹头重量并不匹配,最后苏联科学 家科罗廖夫认为可以让R-7带着卫星进太空,让它像一个小月亮一样绕着地球转。
就这样,苏联在研究导弹的同时,也开始研究发射人造卫星,最终两项实验都成功了。
1957年8月21日,苏联成功试射世界第一枚洲际导弹。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从时间上看,两者是多么接近。
这种洲际导弹高悬头顶的威慑加之卫星的巨大心理冲击,使美国的冷战心态发生转变,结果彻底改变了美国1957年前的冷战决策定式。1958年1月31日,美国将第一颗科学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这还不算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又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成功将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了太空。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飞船航天飞行期间,实现了离舱12分钟的太空行走,成为 历史 上首位实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
面对苏联人在太空领域的持续发力,美国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开始火速上马,将目光锁定了在登陆月球,美国人认为,只要登月成功,便能实现太空领域的荣光。
美国将目标锁定在月球的同时,苏联人也开始着手准备登月计划,只是在1967年4月,苏联发射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地球时坠毁,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因此牺牲,才让苏联登月的计划往后推迟,给了美国人赶超的机会。
再说回美国的“阿波罗1号”,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严格的选拔,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宇航小组格里索姆、怀特和查菲,来到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进行发射前的常规训练。
他们穿上宇航服、进入太空舱后,按照流程,太空舱内将充入100%氧气用来加压。
从左到右依次是爱德华·H·怀特、维吉尔·格里索姆、罗杰·查菲
这本是一次常规的模拟发射试验, 没有燃料,没有制冷,没有潜在的危险, 大家谁都没有想到会有意外发生。
就在三人刚刚进入太空舱不久,格里索姆的座位下突然起火燃烧。
太空舱内处在人为制造的纯氧环境,火势迅速蔓延,而且,太空舱使用了大量易燃材料,瞬间,整个空间变成熔炉!
既然无法灭火,那么肯定要赶快逃跑才对,但是太空舱的设计却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因为太空舱 在舱门上使用了锁死构件。一旦太空舱关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舱门只能从外部打开,宇航员根本没办法从里面打开舱门逃生。
但是由于舱内气压升高的原因,外面的人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打开舱门,就这样,外面的人眼睁睁的通过舷窗看着三名优秀的宇航员被活活烧死,在场的人内心充满了绝望与无奈。
等到打开舱门时已经是五分钟之后了,救援人员发现里面的宇航员已经死亡,其中,格里森躺在地板上,已经解开了安全带。怀特的安全带被烧毁,侧躺在舱门下面。但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查菲,他死的时候依然在座位上,在怀特打开舱门之前尽力保持通讯,这也是他的职责。
其实这次事故本可避免,早在飞船到达阿波罗航天器办公室时,行政管理人员约瑟夫·谢伊和宇航员都指出了一些问题,包括在舱内使用尼龙网和尼龙搭扣(都是易燃材料)。谢伊给了飞船一个临时的打分让它通过检查,并且要求去除易燃材料,但后来并没有人这么做,这就有了后来的事故。
“阿波罗1号”的事故是惨痛的,还未升空,就出现了如此大的灾难,使美国科研人员的信心大受打击,登月计划也被推迟了一段时间。
阿波罗载人航天任务暂停了20个月,最终阿波罗7号完成了阿波罗1号的目标。讽刺的是,阿波罗7号的其中一名宇航员是唐·埃斯利,他原本应该是阿波罗1号的宇航员。另一名阿波罗7号的宇航员瓦尔特·施艾拉,曾是阿波罗1号的后备宇航员,两人都阴差阳错地逃过了一劫。
美国人开始对阿波罗一号进行调查,并查找灾难引起的原因,内部审查小组竟一下子找出了五个:
“阿波罗一号”的教训极其深刻,此后,各国在设计和研制宇宙飞船时都吸取了此次事故的教训,避免了灾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