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兵困垓下是哪一年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文:
项羽把军队扎营在垓下,军队人数已少而且食物殆尽,汉军和诸侯军队把他们层层包围。夜间项羽听到周围汉军用楚地方言所唱的歌曲,项羽于是大惊,说:“难道汉已经全部得到了楚国,为什么楚人有如此之多!”
项王就在夜间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字叫虞,常得到宠幸,跟随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字叫骓,项王常骑着它。这个时候,项王悲愤激昂,自己作诗吟诵到:“我的力量能拔起高山啊,气势超过全世上的人,天时不利于我啊骓马不能驰骋,骓马不能驰骋我能怎么办。
虞姬啊虞姬我拿你该怎么办?”吟诵数遍,虞姬也应和着他吟诵。项王的眼泪行行落下。项王周围的人都哭了,没有人敢抬头仰望项王。
原文: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
译文:
于是项王就上了马,旗下跟随的骑兵壮士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重围从南边驰骋而出,奔腾而去。第二天天亮时,汉军才觉察到,于是命令骑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骑兵跟从的只有一百余人了。项羽到达阴陵,迷失了道路,问一名农夫,农夫欺骗他们说:向左。往左行进,就陷入大泽之中。
因为这个原因,汉军追赶上了他们。项羽于是又引兵向东。到达东城,才剩有二十八个骑兵。汉军追击的骑兵达几千人。向往估计自己这次是不能脱身了,对它的骑兵说:“我从起兵到今天,有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所遇到的敌方都被击破,所打击的敌人都屈服了,我未曾失败过,所以能称霸天下。
然而今天最终在这里失利,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战事的过失啊!今天必须决一死战,我愿与各位一起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能取得三方面的胜利。为诸位突出重围、斩杀将官、砍到旗帜。教各位将领知道上天将要灭我,并不是我指挥战斗的过错啊!”
扩展资料: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
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通假字
1. 通假字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
2. 马童面之 面通“湎”,面向
3.逝:通“驰”(chi) ,奔驰的意思,乃根据司马迁陕西的方言所替代本文通假字。奔驰,项羽坐骑骓马日行千里,为项羽称霸数年立下汗马功劳,乃是马中极品。
4.骓:通“追”意思速度极快,骓:愿意为毛色相间的青马,但本文中所包含的意思有两种,故通“追”,良马的速度快到极点。这也是陕西的方言所替代本文通假字的原因。
5.辟易数里 辟:通“避”,退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垓下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