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别名及其历史渊源

 我来答
向阳1718
2022-11-20 · TA获得超过339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91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5万
展开全部

宁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代。

据志书上记载:“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

”赤堇山有两处,一在今鄞县天童、宝憧一带,一在奉化境内。

“鄞”的名称最早就是这样来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设郡县制,正式建立了鄞、鄮和句章三个县,归属会稽郡。

据说,当时海外人民到宁波来集货贸易的很多,所以把附近的山叫鄮山(今育王寺附近),并在此设立鄮县。

鄮即“贸邑”两字的合写,意即贸易的地方。

汉朝时,这三个县的范围大致是:鄞县包括现在的市区、西南郊和奉化东南一带,县治在今奉化白杜;鄮县包括江东区以东,鄮山以北的地方,县治就在鄮山;句章包括江北到慈溪一带,县治在今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附近。

自汉到南北朝,建置和范围没有大的变化。

到了隋代,把鄞、鄮两县都并入句章,县治设在小溪(今鄞县鄞江桥),唐武德年间又将句章改为鄞州,不久又改称鄮县。

直到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立州治,因附近有四明山,就称为明州,把鄮县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县)四县、归属明州。

州治开始在小溪,后来就迁到三江口。

元和年间,又在鄮县东面设一望海镇。

五代时,州县合治,鄮县也改称鄞县,望海镇改为望海县,后又改为定海县(即今镇海县),又把象山也划归明州。

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又成立昌国县(即今定海县)。

这样,明州范围就大体上包括后来宁波的鄞、慈、镇、奉、象、定几个县。

唐、宋间的明州,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口,《四明志》就有“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记载,1974年和义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就是经由宁波港出口的外销瓷。

唐代在明州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

当时从明州登陆来朝贡和贸易的,包括日本、高丽和一些东南亚的国家。

到了宋代,明州和泉州、广州并称为全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又是全国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能够建造可以容纳五、六百人的大吨位海船。

南宋理宗时,把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又改称庆元路。

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因“庆元”有庆贺元朝的意思,又改为明州府。

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与明朝的国号相同,就改为宁波府。

由于当时的镇海县还叫定海县,明州又紧靠镇海,取“海定则波宁”之意。

这就是“宁波”命名的由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